中國食品網(wǎng)

高溫酷暑食品安全再敲警鐘

   2010-06-25 中國食品網(wǎng)中食網(wǎng)4360


    本報記者 周辰 高龍彬

    經過短暫的低溫緩沖后,昨天哈市氣溫再次沖上36℃。記者從市第一醫(yī)院、省醫(yī)院等幾家醫(yī)院急診室了解到,隨著氣溫的上升,近日胃腸疾病患者再度猛增,其中近半數(shù)患者是在外就餐過程中,因食物不潔等原因導致發(fā)病的。昨天,本報記者分別走訪道里、道外區(qū)一些街頭餐飲市場及小飯館發(fā)現(xiàn),炎熱天氣下,食品安全問題已再次敲響了警鐘!

    拉面師傅汗珠淌進鍋

    昨天11時45分,正值午餐時間,記者在道外區(qū)開原街上看到,一個穿灰色T恤的中年男子,正在這里賣盒飯。八九個盛菜的盆子敞開著“裸賣”,過往車輛帶起的灰塵直接落在了菜盆里。地上的泡沫箱子里放著米飯。一個孩子拿起剛買的米飯說:“這米飯有味了”,賣盒飯的男子馬上換了一盒。12時左右,在開原街附近的一條小巷里,一群孩子正在一家拉面館外吃拉面,記者透過窗子看到,拉面師傅正在滾開的鍋前忙活,熱得汗流浹背,不時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臉,但汗珠子仍止不住滾到湯鍋里。

    12時20分左右,記者在買賣街上看到,十幾個賣卷餅、盒飯、肉夾饃的小攤前圍滿了人,各種食物都是裸著放在攤子上,攤主手上沒戴手套,一邊接錢一邊為食客拿食物。

    “街邊熟食”一賣一天

    12時許,在道里河清街市場,穿著校服的學生正三五成群地圍在一些販賣粥和肉食品的小攤前買午餐。在市場里的兩家烤鴨攤前,記者看到,配菜中的豆腐絲看起來已顏色變深并發(fā)硬,盆里擺放的面筋、涼拌菜看起來也都不“精神”了。

    在一家烤鴨攤前,記者詢問老板娘她的熟食一中午能否賣完,她說:“都是早晨做好的,存在鍋里現(xiàn)賣現(xiàn)往外拿!就是大熟食店也不能保證都那么快賣完啊。”記者看到,現(xiàn)場并沒有冷藏設備。而據(jù)附近居民講,這些熟食品的主要銷售時段是在下午16時以后的下班時段。

    在道里河鼓街上一家包子店,店門口吧臺上擺著幾個大托盤,盤里盛著土豆絲、熗芹菜絲等幾類涼拌菜,有些拌菜看起來也已發(fā)“蔫”像是擺放多時了。

    高溫天食物變質加速

    “30℃至40℃是細菌繁殖最快的溫度,這個溫度下將加速食物腐壞變質的速度。”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食品衛(wèi)生科紀科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夏季高溫天氣里,哈爾濱市對食品經營者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說,必須做好食品的防塵、防蠅處理,熟食制品應增設冷藏設施。對于各類涼拌菜,則要求經營者必須在出鍋后兩小時內銷售完,否則容易腐敗變質。

    有關專家還特別列出了最易變質的食品排行,其中,豆制品排第一,“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最容易變質,變質后味道變得酸臭”.其次是淀粉類,如米面制品,腐敗后有股酒酸氣。最后是油脂類,如炒菜、肥肉等,壞了會產生一股哈喇味兒。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