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文山一小學,發(fā)生了不少學生因食用校門口小攤點有污染早點集體中毒的事件,一時間引起了較大的社會關注。同時,貧困山區(qū)小學生飲食營養(yǎng)問題也是近段時間來,社會各界熱議的對象。那么城市里的孩子日常飲食狀況如何?
記者近日走訪了昆明幾所中小學,發(fā)現不少孩子對地攤食品情有獨鐘。對此業(yè)內人士認為,在加強對流動攤販監(jiān)管的同時,也需要為孩子們上上"食育"課。
[現 場]
小學門口 地攤食品受熱捧
隨著下午放學鈴聲的敲響,昆明市龍泉路上某小學校門外的流動飲食攤點生意頓時熱鬧了起來??緹峁纺c、煎餅果子、炸洋芋……孩子們一元兩元地購買著。
"太餓了,先吃點墊個底。"一個滿嘴沾有辣醬汁的小男生說道,他幾乎每天放學都要吃些流動攤點售賣的食品,才能堅持到家里的晚飯時間。受訪的5位學生中就有4人表示,他們的早餐也都來自于這里。
為何要購買校門口流動攤點上的食物?大多數孩子公認味道最好。還有的孩子表示,是因為價格便宜,早上父母給5元早餐錢,這樣一來就可以省下大筆。
一位接孩子的家長則認為,主要是許多家長都嚴格約束孩子不準亂買流動攤點上的食品,而不懂事的孩子則因管得嚴、太稀奇而逆反于是偷偷購食。
功課繁忙 選擇路邊餐湊合
相比小學門口地攤食品受熱捧的情況,中學附近的小餐館生意也不賴。一名就讀不設住宿制中學的學生告訴記者,由于功課忙,路上常堵車,現在許多中學生都是趕到學校后,在附近購買早點的,還有一些則是中午飯也在學校附近的餐館隨便打發(fā),一學期下來,除了少數同學搭伙拼食外,多半都是吃快餐或是米線、面條。
那么,中學校門外的飲食店衛(wèi)生狀況又如何呢?記者在穿金路一中學附近的小飲食館內感受到,狹小的操作間內又要做食物,又要清洗,衛(wèi)生狀況實在讓人憂。
同樣是在龍泉路附近的一所中學外,中午時間不少中學生選擇了到馬路邊的餐飲店吃飯。問及為何不選擇在學校內的食堂就餐時,有的學生表示,還是外面的食物比較對胃口,而且選擇面比較廣。
[顧 慮]
配送公司 也擔心麻煩上身
其實,中小學生飲食問題早已得到了相關部門和多數中小學校的關注。不少學校選擇了食品配送公司送飯來解決中小學生的早點及午餐問題。
作為全省第一家大型學生營養(yǎng)餐研究、生產和配送企業(yè),昆明市護苗學生營養(yǎng)食品有限公司為全市40多所中小學配送近4萬份學生營養(yǎng)午餐和早餐。受訪中,公司所屬的大騰企業(yè)集團副董事長徐顯菊也道出了這一行業(yè)的苦衷。他們當天配送的食物要留份樣本,至少保存3天。除了是規(guī)范性操作外,公司出于自我保護的角度,也擔心著如果學生因吃了配餐以外其他食物引起不良反應,屆時才好為前來找麻煩的家長有個明確交代。
[建 議]
制定行規(guī) 促進配送公司提質
當中小學校通過配送公司來解決學生無處解決早點、午餐問題時,為何那么多學生還習慣于校門外的地攤食品呢?這剛好與記者在走訪中明顯感覺到孩子以味道好壞來選擇食物的情況不無關系。
對此,徐顯菊坦言,目前學生餐配送行業(yè)沒有一個明確行業(yè)管理條例,也缺少必要的政策法規(guī)支持與扶持。不排除一些規(guī)模小的企業(yè)為謀利而降低質量標準,更別提花心思來配置受學生歡迎的食品口味。這就很希望政府能早日為規(guī)范學生餐配送行業(yè)秩序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等,保障行業(yè)積極有序發(fā)展。
[建 言]
變堵為疏 增開中小學"食育"課
營養(yǎng)方面的專家建議,應當盡快讓"食育"走入中小學課堂,成為與德、智、體、美、勞并列的一類教育。
所謂的"食育",也就是飲食行為教育,其基本目標是通過食物、飲食及相關教育,讓孩子懂得各種食品有什么營養(yǎng),有哪些危害,從而能夠自覺地科學飲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具體到可以請有關食品專家、食品衛(wèi)生監(jiān)管部門人士為學生上課,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食品消費,增強食品安全意識,自覺做到食品安全防范、膳食平衡,克服偏食的不良習慣。
(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