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劉志剛 國家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jiān)督司于日前公布了《瓶(桶)裝飲用水產品質量國家監(jiān)督抽查結果》,本次共抽查了24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211家企業(yè)生產的220種瓶(桶)裝飲用水產品,抽查發(fā)現有18種產品不符合國家相關飲用水標準的規(guī)定,其中6種產品溴酸鹽超標。
9月23日,國家發(fā)改委公眾營養(yǎng)發(fā)展中心飲用水產業(yè)委員會(簡稱水委會)在中國科技會堂就"溴酸鹽與飲水安全"問題召開了專家與媒體座談會。會議由水委會主任李復興主持,會上水委會顧問組專家趙飛虹研究員、安可士研究員、竇以松教授、孫樹俠教授和近三十家媒體參加了討論,共同分析了溴酸鹽與飲用水安全的相關問題,并探討了包裝飲用水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世界衛(wèi)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準則》表明,溴鹽對人體的致癌性證據不足,仍需要進一步的科學驗證。有關專家指出,我國礦泉水含有溴化物的數量極少,而且只是在特定的加工處理條件下才可能會產生"溴酸鹽",并且"溴化物"不等于"溴酸鹽".所以提醒廣大消費者不要過分恐慌。
隨著我國居民飲水安全意識的提高,礦泉水產業(yè)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專家們認為,溴酸鹽是可控的。礦泉水廠家首先要加強水源地保護,避免有機物和細菌的污染;其次嚴格加強全面的質量管理;第三對設備和加工工藝進行改造,減少臭氧的使用量;第四嚴格評估溴化物被氧化后形成的溴酸鹽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上幾種措施都會減少礦泉水在生產過程中溴酸鹽的產生及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