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魚口老店天興居重回前門、美國副總統(tǒng)拜登來北京后特意去姚記炒肝嘗鮮,被媒體淡忘已久的"京味兒小吃"近來新聞不斷,一時間那些藏在大街小巷的小吃店顧客盈門。
上周末,本報記者兵分多路,探訪那些小吃老字號們,傾聽他們的喜怒哀愁。
炒肝、鹵煮火燒、炸糕、驢打滾……這些老北京人"耳熟能詳"的京味兒小吃,如今想要吃得順口順心可不太容易。特意回到小店里尋找"京味兒"的食客,經常被不整潔的環(huán)境和繞大街的隊伍嚇一跳,對來嘗鮮的年輕人說,傳統(tǒng)小吃太不健康,又油又咸;吃了一輩子傳統(tǒng)小吃的老年人則經常犯愁"人太多,擠不動".
體驗1 鼓樓姚記炒肝
環(huán)境太狹窄顧客說"擠"
"要想吃炒肝,鼓樓一拐彎",姚記炒肝店就在鼓樓后面,紅色的招牌很是顯眼,招牌上面寫著他們的主打--包子炒肝、鹵煮火燒、京味兒小吃。
記者來到店里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雖然已經過了飯點兒,但是姚記炒肝店內仍然十分熱鬧。等著點菜的人排成了一條長龍,隨著隊伍往前慢慢蠕動,不時能聽見抱怨:"人真多。""地兒也太小了。"
和街面上常見的西式快餐店相比,這里的空間顯然是狹小許多,桌子和桌子之間縫隙很小。有店伙計或者其他顧客端著鹵煮火燒和炒肝走動的時候,要分外小心,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濺到身上。可能是生意太火爆了,環(huán)境衛(wèi)生就顯得不夠講究:地面上的紙屑不少,地面上鋪著的綠色長條塑料毯上面有不少污漬。
排了快20分鐘的隊,終于輪到記者點餐。透過取食的窗口記者看到,里面的操作工都是"徒手作業(yè)"切著火燒和下水,沒人戴塑料手套,做菜用的醬油是用"脈動"飲料瓶裝的,頗有點"居家"味道。對這些老顧客們倒不太在意:"吃鹵煮沒那么多講究,小腸什么的都是大師傅用手現(xiàn)從鍋里撈出來再剁碎。"
不過店里也有幾位顧客對著帶水漬的碗、沒擦凈油的桌子犯起了嘀咕。來北京旅游的一對小兩口說,他們是專門來這家店吃北京小吃的,"環(huán)境有點不好,空間太窄了,也不夠清潔。這些能改善才好。"
體驗2 小腸陳鹵煮
口味偏重顧客喊"咸"
地道的老北京沒幾個不愛吃鹵煮火燒的,"小腸陳"是其中頭一份。南橫街的店面正在重建,位于方莊的"小腸陳"飯莊雖然不是那么好找,趕在飯點兒也是顧客盈門。
"好吃嗎?我覺得很咸啊。"在朋友的鼓動下,一位看起來頭一次吃鹵煮的年輕姑娘試著舀了勺湯往嘴里送,品了一下滋味皺了皺眉頭。"看你就不是北京妞兒。"同桌的朋友們一邊取笑她,一邊把碗里的鹵煮火燒和湯吃得干干凈凈。
"我就好這口兒,從小爺爺就帶著我吃鹵煮,如今一禮拜不吃就想。"一位看上去很有點"將軍肚"的男士話音還沒落就被大家哄笑了:"你看你那大肚子就是吃鹵煮吃的,這些小腸、肺頭什么的,全都是高膽固醇。"
"正宗火燒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腸、肺頭剁小塊,從鍋里舀一勺老湯往碗里一澆,再來點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這是老北京鹵煮火燒講究的吃法,不過在很多年輕人看來,這種美食不大符合現(xiàn)代"健康飲食"的要求:口太重,原材料也都是些動物內臟。"從前資源匱乏,人能吃的東西太少?,F(xiàn)在人都營養(yǎng)過剩了,鹵煮偶爾嘗個鮮還行,經常吃可受不了。"
體驗3 京天紅炸糕
一排倆小時顧客心"急"
昨天下午3時許,虎坊路旁的京天紅飯館門外足有五六十人排著長隊。排隊的人里,有專程趕來愛吃炸糕的中老年顧客,也有湊熱鬧跟著排隊的路人,還有慕名而來的嘗鮮客。窗口里的師傅正在忙碌,兩人負責包餡,兩人負責炸制,售貨員盛起做好的炸糕為顧客裝袋,兩口大鍋一次能做出二十幾個炸糕,炸糕下鍋后平均3到5分鐘即可出鍋。
"來50個。"一位女士一邊交錢一邊指揮著家人拎炸糕,她們家可謂全家出動,一家四口人集體來排隊買炸糕,50個炸糕足足裝了4個口袋。"全家人都愛吃,買少了不夠分的,就來個'總動員'."看著買炸糕的顧客多是一買幾十個,后面的顧客有些著急了:"買少了都對不起這排隊的時間。"就這樣,很多人本是想買一兩個嘗嘗鮮,可見排隊時間越來越長,索性就都多買點。等到記者買上炸糕,已經5點多,足足等了兩個小時。
在出售炸糕的窗口上,掛著一個牌子:"本號在京城僅此一家,無分店也沒有加盟店。"生意這么好為啥不開個分號擴張市場呢?"再開個分號,發(fā)面都發(fā)不過來。"負責包餡的師傅已經站了一整天了,疲憊清晰地寫在臉上。店老板說,一個炸糕現(xiàn)在賣1塊5,去掉人工、店面、物料基本掙不到什么錢,小本經營沒什么利潤,開個分號搞不好還要賠錢,而且還牽扯精力。這也是很多傳統(tǒng)小吃共同面臨的困境,"沒利潤再開分店,賣好了也發(fā)不了財,做差了再把牌子砸了。"
本報記者 竇媛媛 于建 軒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