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期間,小龍蝦田螺扇貝等是人們在外喝啤酒看奧運時點擊率最高的小食。不過,關于小龍蝦田螺扇貝等河鮮海鮮的傳言也并不少--從洗蝦粉到重金屬,這些傳言讓人們在享用美味的同時卻心有不安。事實上,關于這些食物,有些傳言要留心,有些傳言卻不必在意。
洗蝦粉"沒那么可怕"
有關"清洗小龍蝦多用洗蝦粉,可致橫紋肌溶解癥"的傳聞一直甚囂塵上,甚至引發(fā)了人們對食用小龍蝦的恐慌。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關于洗蝦粉是否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癥尚存爭議,人們對洗蝦粉的恐慌大可不必。
朱毅表示,此前人們食用的小龍蝦多為野生,相對較臟,而現(xiàn)在由于消費量大,市場上的小龍蝦多為人工養(yǎng)殖,因此也相對干凈,這樣一來,到底有沒有必要使用洗蝦粉就存在疑問。
關于此前"南京一食客吃小龍蝦出現(xiàn)橫紋肌溶解癥是因為洗蝦粉"的傳聞,朱毅表示,該食客出現(xiàn)此類疾病很可能與小龍蝦自身所帶的毒素有關,與洗蝦粉無關。
她認為,洗蝦粉使用是否合法暫且不論,單就洗蝦粉本身來看,據(jù)坊間流傳,其中多為草酸成分,那么如果擔心有洗蝦粉的話,只要多沖洗幾遍,洗干凈即可。在外食用小龍蝦的話,如果是使用洗蝦粉的,那么強酸必然會腐蝕蝦體本身,會出現(xiàn)蝦腳蝦鉗很容易泡脫落的情況,也比較容易識別。
小龍蝦一定要吃活的
朱毅強調(diào),相較于擔心是否用洗蝦粉而言,商家所售小龍蝦在烹飪之前是否是活的更為重要。
一般來說,無論是蝦還是田螺或魚等河鮮海鮮,如果死了就會很快腐爛,分解出有害物質(zhì),而且還會滋生細菌,導致腸道感染疾病。而且死蝦中產(chǎn)生的毒素,即便高溫蒸煮也無法去除。
因此,朱毅表示,購買小龍蝦田螺時一定要選活的。在外就餐,田螺可能比較難辨別烹制前是否是活的,不過蝦就比較容易辨別--如果蝦體是直的、蝦肉松軟無彈性、蝦殼外有黏黏的分泌物,那么這些蝦很可能在烹飪前已經(jīng)是死蝦。
此外,網(wǎng)上傳言"小龍蝦最愛骯臟的環(huán)境",因此"很臟",朱毅表示,小龍蝦其實只是比較能忍受骯臟的環(huán)境,而不是喜歡骯臟的環(huán)境。她建議,如果是自己購買小龍蝦和田螺回家食用的話,可以將其放在清水中多養(yǎng)些時日,讓其在干凈的環(huán)境中吐出代謝物,避免毒素的危害。
高溫烹飪"去毒"時間有要求
除了洗蝦粉外,使小龍蝦、田螺、扇貝等河鮮海鮮備遭詬病的便是"重金屬超標、含寄生蟲"等傳言。
對此,朱毅并不否認。她表示,很多河鮮海鮮都是寄生蟲的寄居大戶,而環(huán)境污染讓很多海鮮也存在重金屬超標的風險。
要想避免其中寄生蟲的危害,朱毅強調(diào),無論是小龍蝦田螺還是扇貝等海鮮,一定要高溫烹飪才能將其中的寄生蟲殺死。而且,100℃的高溫要持續(xù)一段時間才能將如蝦體、螺體中的寄生蟲全部殺死。從烹飪的方法來看,蒸煮的時間長、溫度也較高,對于殺死寄生蟲也更有利。
相對來說,目前流行的炭烤吃法則不太安全。因為為了追求新鮮的口感,很多人在吃炭烤海鮮時,通常食物內(nèi)部尚未熟透,而此時寄生蟲很可能還未被殺死。朱毅提醒,如果在外吃炭烤海鮮等食物時,一定要叮囑商家多烤一段時間。一般來說,可以從食物橫斷面的顏色是否均勻來判斷食物是否已經(jīng)烤熟烤透,如蝦的橫斷面顏色要都是均勻才是熟透的。
朱毅還特別提醒,在吃小龍蝦時,不要吃蝦頭,因為蝦頭中重金屬、寄生蟲和細菌較多,而且也很難剔除干凈。
食物禁忌搭配勿夸大
"在外吃完河鮮海鮮,來點水果解膩"這一做法本是很多人熱衷的,不過盛傳的"維生素C+蝦搭配可致中毒"的傳言,讓不少人吃完蝦就不敢吃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朱毅表示,關于"維生素C+蝦搭配可致中毒"的傳言,是因為有人認為蝦等軟殼類食物含有大量濃度較高的五價砷化合物。這種物質(zhì)食入體內(nèi),與維生素C化學作用后,使原來無毒的五價砷,轉(zhuǎn)變?yōu)橛卸镜娜齼r砷,又稱為三氧化二砷,變成人們俗稱的砒霜。
殊不知,海鮮里的砷主要以有機砷的形式存在,無機砷的含量在海鮮里最多不超過總砷含量的4%,其中多是五價砷,少量是三價砷。而占主體地位的有機砷的危害非常之小,絕大部分以砷甜菜堿的形式存在,它們基本上會被原封不動地排出體外。要是中毒的話,需要吃大量的蝦與大量的水果,而人們通常所吃的哪怕是一盆蝦,去掉蝦頭蝦殼,也很難達到中毒的劑量,因此這一禁忌說法實在有些夸大。
不過,她同時強調(diào),人們熱愛的海鮮加啤酒的搭配方法,對于痛風患者來說是有禁忌的。而在吃小龍蝦、田螺等食物時配些鮮蒜、醋或芥末則可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