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大棚油桃采收季節(jié)已過,但虎莊鎮(zhèn)文甜村富之源果品專業(yè)合作社的社員們并沒有休息,他們忙著為桃樹夏剪,期待來年能有更好的收成。合作社理事長遲守祥說,今年合作社大棚油桃產量120萬斤,賣價平均15元/公斤,收成好,賣價高,社員們都很有干勁。
如今,虎莊鎮(zhèn)文甜村的棚桃產業(yè)可是做大了,靠種大棚桃樹富起來的鄉(xiāng)親們真切體會到了成立專業(yè)合作社的好處,他們從心底里感謝專業(yè)合作社的帶頭人遲守祥給他們帶來了福祉。
合作生金助推甜蜜事業(yè)
文甜村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種植油桃,當時村民們多以家庭為單位,分散種植,技術保守不流通,油桃上市一窩蜂,賣不上價,嚴重影響了村民們種桃積極性,果農辛辛苦苦一年也掙不了幾個錢,大棚桃產業(yè)發(fā)展速度非常緩慢。
2012年12月,在我市深入開展村企互助活動中,大石橋市祥龍門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遲守祥自愿到文甜村任村委會掛職副主任,與文甜村結成互助對子。經過認真走訪調查,他發(fā)現(xiàn)了文甜桃“只發(fā)不展”的原因就在各家的棚桃成熟時間不一樣、質量不一樣,產量也有限,售賣時總接不了大單,價格自然也就上不去。規(guī)?;I(yè)化、市場化是做大棚桃產業(yè)的根本出路。
認識到這一點,遲守祥在2013年6月牽頭成立了營口富之源果品專業(yè)合作社,注冊“文甜”品牌,注冊資金1712萬元。從合作社籌劃、申請手續(xù)、開業(yè)、辦照、村民考察、調研學習,再到購買辦公用品、宣傳等共花費十多萬元,都是遲守祥自己拿錢,沒向村民收一分錢,為的就是盡自己的力量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幫咱跑銷路,桃子摘下來,直接裝車,直接算賬。以前,村里的油桃能賣5—6塊錢?,F(xiàn)在,“文甜”商標的油桃能賣10塊錢左右。”從合作社經營中得到實惠的老桃農何政權高興地說,明年還要再擴建一個大棚,“跟著合作社好好干”。
科技生輝收獲滿園碩果
“要實現(xiàn)棚桃生產的專業(yè)化必須依靠科學技術”,遲守祥心中一直堅信這一道理。
富之源果品專業(yè)合作社成立后,遲守祥一邊跑銷路,一邊不忘提高棚桃產業(yè)的技術含量。為了讓社員掌握不同季節(jié)的果樹管理技術,他按季節(jié)聘請市、鎮(zhèn)里的技術人員到果園向社員傳授果樹管理新技術;帶領社員去遼陽、熊岳等地區(qū)學習先進種植經驗;還多方尋訪,找到三位既有資質又有經驗的農技專家,每周入戶,手把手指導一次。從訂植開始,到最后的整形、扣棚、升溫、開花、整枝、用藥,全程都有技術指導員對社員進行技術指導。
除了科學剪枝、合理施肥、適時采摘現(xiàn)場指導外,合作社還專門設立大棚桃技術服務檔案。每個棚的樹齡、樹況,何時應剪枝、何時應打藥……一式三份詳細的技術服務在檔案里登記記錄,無一缺漏。有了這份檔案,農戶就可以清清楚楚地掌握棚桃各個生長周期的注意事項,確保棚桃健康生長。
有了科學技術的支撐,合作社社員種出的棚桃質量又提高一個檔次。哈爾濱某連鎖超市正是看中了文甜桃的品質,從今年開始與合作社建立了長期購銷關系。采購員小李說:“我也選購過其它地方的大棚油桃,味道都不如文甜的,經過對比還是決定選購這里的油桃。”
規(guī)模增效圓夢幸福生活
望著大棚中綠樹成行,遲守祥信心十足。他說,發(fā)展果業(yè)承載著自己和全社農民的幸福夢想。
做大做強果品產業(yè),規(guī)模化是保證。合作社在遲守祥的帶領下影響力不斷增強。目前,富之源果品專業(yè)合作社已有社員120戶、管理人員5人、技術能手40人、銷售人員3人,種植面積1000畝,分五個種植基地,可實現(xiàn)年銷售收入3000萬元,戶均收15萬元。
為使棚桃種植形成規(guī)模,合作社嚴格按照先進質量管理體系要求,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的運行模式:對社員和生產基地實行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種苗、統(tǒng)一農資、統(tǒng)一技術、統(tǒng)一品牌、統(tǒng)一包裝、統(tǒng)一銷售的“七統(tǒng)一”管理模式,讓農戶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收入;采用100米深井滴水灌溉,實行無公害綠色基地管理,使周邊農戶的產品達到無公害、綠色有機的要求,確保果品質量安全。
合作社規(guī)模不斷擴大,遲守祥的思路也在不斷擴展??紤]到棚桃收獲季節(jié),各地區(qū)大規(guī)模油桃競相上市可能會導致價格波動的問題,遲守祥決定建一座儲存面積1000平、儲存能力120萬斤的恒溫庫。“有了這座恒溫庫,今后村民們采摘下來的油桃就不用急著賣了。采摘時節(jié)貯存,暖棚桃結束之后陸地桃成熟之前再出售,每斤價格至少能提高兩到三塊錢。”遲守祥心里預算著。
領民致富不忘為民謀利
在帶領村民致富的同時,遲守祥時刻不忘為文甜村和文甜人謀福利。2012年12月,他進村任職后,就立即對村里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對村里17個五保戶和11個低保戶進行走訪慰問,拿出兩萬元為他們購買米面油等生活物資。走訪中,當得知村民候文連兒子因交通肇事死亡但索賠無果,遲守祥托關系求朋友,先后跑了17趟營口及老邊,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幫助候文連成功索回賠償款37萬元。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村里沒錢,遲守祥就自掏腰包。2013年,他同村“兩委”為村里維修主路3.5公里,修路肩4000多米,挖排水溝2650米,墊村民街道路15000余米,維修小橋15座……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觀。
“在文甜,不管誰家有難事,遲守祥準是第一個到場,出錢、出力,他從不記得失。”文甜村村委主任王家茂如是評價。
“看我老婆子困難,四方奔走幫我跑低保,有事兒找他從來都是二話不說就幫忙。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黨培養(yǎng)的好干部??!”低保老人王淑蘭提起遲守祥幫助她的事,激動得熱淚盈眶。
“村里的路通了,合作社成立了,老百姓生活更好了,以后我們都跟他干。”這是文甜村普通村民最樸實的愿望。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是遲守祥一直以來的座右銘。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文甜人,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讓文甜更美麗,讓村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