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曬衣服、曬心情,她的朋友圈里卻都是與雞相關的內容。別人考證、換工作,她卻每天圍著雞轉,成了半個養(yǎng)殖專家。看到這里,如果我說,這個“她”今年只有23歲,也許你并不相信。11月20日,記者就帶你走近韓沁婉,走進這個“90后”女孩的養(yǎng)雞“經濟學”。
沒干過?試試!
今年23歲的韓沁婉是學工程造價專業(yè)的,畢業(yè)后,就業(yè)的壓力讓韓沁婉的生活陷入了低迷。經歷過投簡歷、面試,再投、再面試的就業(yè)生活后,韓沁婉終于決定自己創(chuàng)業(yè)。而說起為什么要養(yǎng)雞,韓沁婉告訴記者:“我媽媽一直都在打工補貼家用,幾乎什么樣的工作都干過,唯獨沒有干過養(yǎng)殖業(yè)。我就想試試,沒想到還真干成了。”
今年4月,韓沁婉在爸爸的朋友那里租了一個大棚,開始了她的養(yǎng)雞生涯。雞糞里有血絲、雞總是掉毛……因為并非科班出身,接踵而來問題困擾著韓沁婉。于是,韓沁婉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上網查資料,請教有經驗的養(yǎng)殖戶上,還別說,時間長了,韓沁婉也摸索出一套自己的養(yǎng)殖辦法。
“別人家的姑娘都愛打扮,我家姑娘都快變成小子了。”韓沁婉的爸爸說。
正如韓爸爸的比喻,短發(fā)、運動鞋、休閑褲,以及韓沁婉干活的利索樣,用“女漢子”形容也不為過。其實,在這背后也包含了韓沁婉付出的辛苦。“我們也雇過工人,可養(yǎng)雞是個辛苦活,真是一時一刻都離不開人,工人們嫌累都辭職了。現(xiàn)在只有爸爸媽媽和我,我肯定要多干點。”韓沁婉說。
有一次,韓沁婉到市區(qū)找朋友玩,大家都說她身上有股雞屎味,而聽到這樣的形容,卻讓韓沁婉心里樂開了花。“說明我干得不錯,挺自豪的。”韓沁婉笑著說。
小老板的良心經營
“我家雞都是用棒子面和蔬菜喂出來的,從來不吃飼料。”在韓沁婉的介紹中,記者來到了韓沁婉位于白云路南繞城公路附近的朝陽綠色家禽養(yǎng)殖基地。還沒進門,就聽到里面?zhèn)鱽?ldquo;咕咕”的聲音。走進大棚后,之前笑容中略帶靦腆的韓沁婉,這時露出了“女漢子”的本色。一邊和記者聊天,韓沁婉一邊端著大盆進去喂食。這時雞群紛紛涌向韓沁婉,爭先恐后地吃著“午飯”。記者注意到,韓沁婉喂的都是棒子面和胡蘿卜。
其實,有人曾建議韓沁婉給雞喂飼料和激素,這樣雞長得快,而且出欄時間短,比現(xiàn)在六七個月才出欄要賺得多,但韓沁婉卻堅決拒絕了。“用飼料喂出來的雞和用糧食喂出來的雞,肉味道一嘗就知道。做生意要有良心,特別是做吃的生意。”韓沁婉語氣堅定地說。
有理想就有信心
看著2000多只雞一天天長大,韓沁婉的心里也為銷量不暢的現(xiàn)狀著急。韓爸爸告訴記者:“以前花錢大手大腳的,自從養(yǎng)了雞以后,花錢時候都會想想,省下的錢能買多少棒子面。孩子懂事多了。”
記者了解到,現(xiàn)在每天養(yǎng)雞的花費在600多元左右,目前養(yǎng)殖場已經投資了10萬多元。雖然與開始相比,有了好轉,但因為銷量不穩(wěn)定,如何更好的發(fā)展,找到合適的銷售渠道成為韓沁婉每天都會想的事情,但韓沁婉并沒有因此而產生過放棄養(yǎng)殖的想法。“吃過我家雞的都說好,今年中秋節(jié),我賣了300多只雞,看著銀行卡里增加的數(shù)字,我感覺我能堅持,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韓沁婉說。
雖然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但韓沁婉卻在心里埋下了理想的種子。她打算明年開始自己孵化培育,發(fā)展農家燉雞、雞毛工藝品等延伸產業(yè)。“我要發(fā)展成第二個建華禽業(yè)。”韓沁婉自信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