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電商最后一塊大蛋糕:生鮮電商與生鮮O2O(2)

   2015-01-28 創(chuàng)事記2410
核心提示:生鮮O2O生鮮電商在中國遇到的問題和美國生鮮電商的挑戰(zhàn)完全不一樣。這跟兩國差異巨大的農業(yè)耕種方式,和社會生活形態(tài)的國情都相

生鮮O2O

生鮮電商在中國遇到的問題和美國生鮮電商的挑戰(zhàn)完全不一樣。這跟兩國差異巨大的農業(yè)耕種方式,和社會生活形態(tài)的國情都相關。首先美國農產品從田間開始的標準化程度就很高,很多品類農產品形成了如Sunkist這樣的知名品牌,而在中國消費者不太認生鮮品牌。其次美國人家庭購買規(guī)劃性很強,往往是不買則已,一買都是把一周的吃穿用備都買好;所以美國顧客的需求好預測,而中國人消費的隨機性很強。第三美國人大多數(shù)中產階級都居住在郊外別墅,配送車只要沿著別墅區(qū)跑一圈都送到了;所以看起來美國人工成本高,但實際上跟工資比起來,電商配送的成本不算占比太高。而中國都住在火柴盒,要配送到戶,上上下下,現(xiàn)在的人工成本并不便宜。因為生鮮都是生活必須品,特別蔬菜在美國的價格遠高于中國價格,所以比較起來,反而是中國的生鮮物流配送成本占比高過美國。而生鮮電商企業(yè)的經營難度要遠高過于美國。

要想解決生鮮電商的問題,在中國,O2O的方式可能更符合中國的國情。道理很簡單,O2O相比較電子商務,有以下優(yōu)點:

1.從分散配送到集中配送,在網上下訂單,線下取貨。對經營者來講,成本降低。采購的貨只需要集中配送到社區(qū)的一個地點,而不需要挨家挨戶配送增加成本(最后成本都是消費者買單)。另外顧客上門取貨的時間也可以很靈活。

2.除了成本外,O2O另外一個好處是線下店面其實提供了本地化服務的功能。比如客戶如果對某個商品不滿,可以當面和店內服務人員指出來,而電商中貨品出現(xiàn)的問題有時候都搞不清楚是快遞的問題還是發(fā)貨的問題。最后只有消費者受損。

目前生鮮O2O領域也有不少從業(yè)者在開拓,有些公司試圖和線下的便利店合作,在便利店設立冷柜,把用戶網上下單的商品放進去,消費者線上下單,線下便利店提貨。另外我看到的一個更激進的模式是直接線下開店。

比如在線下消費和社區(qū)比較發(fā)達的上海,廚易時代就在上海閘北區(qū)公司周邊試點開了7家線下店。老百姓只要線上下單,就可以在線下取貨。即使是一根蔥也可以這樣買;而價格是甚至比超市和菜場還便宜,沒有任何物流費用。

每天下午3點前,廚易時代設在閘北區(qū)的配送中心就會把當日的各類訂單處理好,然后由配送車統(tǒng)一送到七家網點。其中有些商品是半成品。比如一條魚,標價10元。等消費者拿到手上時候,這條魚是下午剛殺過去麟去內臟的。這是大部分電商目前做不到的。

因為每個廚易站(配送站)都是輻射一個社區(qū),在一定程度上,線下配送店取代了菜場的功能。社區(qū)居民再不需跑到1,2公里之外的菜場和超市,而在家門口就可以拿到必須的菜品。廚易時代的店面和一個普通小便利店無異,里面都是冷庫。老百姓拿到手的貨品都是從冷鏈到冷庫,這也增強了老百姓的消費信心。

廚易時代整個對門店的管理都用IT系統(tǒng)進行管理。每天從后臺的任何訂單,第一時間就可以在各廚易站看到。顧客只要上門報自己在廚易時代的卡號,就可以從冷庫貨架上找到相應的貨物。這是目前為止比較先進的購菜方式,解決了線上訂單提貨,同時又滿足了一些固有買菜習慣顧客的需求。經過幾年的摸索試運行,廚易時代現(xiàn)以每月開發(fā)2-3家的速度在推進。

有人會問,這和一個迷你菜場有什么區(qū)別?是真有區(qū)別,這些門店線下是不收任何現(xiàn)金的。所有要在廚易時代買生鮮的顧客必須是買卡,事先充值。線下提貨后,金額自然扣除,直到余額不夠通知用戶繼續(xù)充值。這是一個完完全全不打折扣的O2O模式。

在我看來,長遠來說,O2O模式能夠既解決老百姓渴求原生態(tài)產品,同時又降低交易和配送成本的一個極佳模式。另外廚易模式還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本地服務。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區(qū)域對生鮮的喜好,口味,購買力都不同。所以不可能有一家公司能通吃全中國,誰能做好本地服務,誰就能服務好中國的廣大消費者。

小結:我對生鮮行業(yè)的觀察

1.中國老百姓要實惠,要性價比。不能僅僅賣的貴,賣的高端,不然小眾市場做不大。事實證明,只有屌絲買的起的產品才有機會做成大市場,生鮮是一樣的道理。

2.做生鮮電商別指望做全品類,全品類是死路一條。

3.生鮮電商的發(fā)展長遠實際上是農產品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互聯(lián)網化的一個長期過程。

4.對生鮮電商經營者來講,要搞清楚一個基本道理。你的成本結構和農民的成本結構是完全不同的。同樣養(yǎng)雞,農民幾百只往山里面一放,這叫閑置資源利用。電商經營者如果去收購土雞,則是硬生生要出錢。如果搞不清楚你和農民的成本結構,生鮮電商從業(yè)者會死的很慘。

5.長遠來說,線上和線下將成為一個新的整體,線下不會完全被替代;特別在本地化經營方面。O2O在生鮮領域可能比電商有更好的發(fā)展前景(生鮮需要看到貨,需要服務,需要溝通)而生鮮電商更適合平臺式經營由農民跳過經銷商進行原產地直接銷售(預購)等;依托于天貓,京東平臺,但很難成為獨立平臺存在。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