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進口食品貿易的迅速增長,不安全隱患也日益凸顯。6月28日,新疆都市報記者從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悉,近日,該局啟動了食品安全宣傳周的主題活動日。會上,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介紹了新疆進口食品安全質量檢驗狀況和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進口食品檢驗監(jiān)管工作中采取的措施,通報了新疆進出口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的安全質量狀況等內容。
“為確保進口食品的安全質量,檢驗檢疫部門對進口食品采取了進口前嚴格準入、進口時嚴格檢驗、進口后嚴格后續(xù)監(jiān)管的措施。”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檢驗監(jiān)督處處長于千介紹,食品安全是全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保障食品安全不是一個部門或企業(yè)能夠解決好的,只有加強各監(jiān)管部門以及企業(yè)之間的協(xié)作配合,構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才能解決好這個問題。
記者了解到,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間,幾乎所有種類的進口食品均有檢出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情況。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從自新疆口岸和內地沿海轉關進疆的進口食品中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達149批、2108.77噸、金額445.48萬美元,批次不合格率達1.2%。其中不合格進口食品批次列前十位的種類分別為:糕點餅干類、干堅果、蜂蜜、葵花籽、巧克力、飲料、葡萄酒、糖類、食用橄欖油、水產及制品類,占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總批次的90%以上。
不合格的原因涉及18類,批次列前十位的不合格原因分別為:大腸菌群超標、品質缺陷、食品添加劑超標、腐爛霉變、貨物包裝標示不符合進境檢驗要求、含致病微生物、酵母菌數(shù)超標、微生物毒素超標、菌落總數(shù)超標、霉菌總數(shù)超標。
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所有檢出安全衛(wèi)生項目不合格的進口食品均作了退運或銷毀處理,確保其不在國內市場銷售和使用。
為此,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提醒廣大消費者,要理性看待和消費進口食品,對于目前通過入境旅客攜帶、跨境電商、郵購等渠道入境的食品,因其境外生產企業(yè)和出口商未通過檢驗檢疫準入審批、備案或衛(wèi)生注冊管理,產品未經檢驗檢疫且未加施合格的中文標簽,出現(xiàn)問題難以投訴和維權,因此購買進口食品時應選擇從正規(guī)渠道進口的食品,并查看有無中文標簽,必要時向銷售單位索要檢驗檢疫部門簽發(fā)的衛(wèi)生證書或檢驗檢疫證明,并與產品信息進行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