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宣傳、非法添加……近年來保健食品行業(yè)屢遭曝光。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中,對保健食品進行了嚴格規(guī)范。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法制司司長徐景和指出,長期以來,我國對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說明書以及保健食品的生產實行注冊審批制度。這種制度一方面有利于規(guī)范保健品市場,將大量不合規(guī)的產品擋在門外,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一些問題。例如,審批制弱化了生產經營者是“第一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造成了“重前置審批,輕后市監(jiān)管”的現象。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確定了對保健食品實行注冊和備案相結合的“雙規(guī)并行”管理方式,并首次提出了“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的概念。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由國務院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部門、國家中醫(yī)藥管理部門制定、調整并公布。
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以外的新原料的保健食品,以及首次進口的保健食品,要在國務院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進行注冊。其他保健食品應該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政府食品藥品監(jiān)管部門備案。進口的保健食品應當是出口國(地區(qū))主管部門準許上市銷售的產品。
目錄對原料的名稱、用量以及對應的功效都有比較嚴格的規(guī)定。對于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的原料,只能用于保健食品生產,不能用于其他食品生產。
同時,保健食品的標識和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和治療功能,避免和藥品混淆。它的內容應當真實,與注冊或者備案的內容相一致,應當載明適宜的人群、不適宜的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志性成分及其含量,并且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
徐景和介紹,生產保健食品的企業(yè)要按照良好生產規(guī)范的要求建立與生產食品相適應的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實行GMP管理,定期對該體系的運行情況進行自查,保障其有效運行,并向所在地縣級食品藥品監(jiān)管部門提交自查報告。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加強保健食品的管理規(guī)定,有利于整治保健食品非法生產、非法經營、非法添加和非法宣傳等亂象,也有利于幫助消費者科學選擇、理性消費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