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我國近些年來的食品謠言,“吃完一碗方便面后32小時都不會消化”成為傳播最為廣泛的謠言之一。在9月9日由新華網中國食品辟謠聯盟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方便食品辟謠發(fā)布會”上,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沈群教授表示,所謂的“32小時傳說”只是美國科學家早年間為研究加工食品的消化過程而做的實驗,后經錯誤讀而廣泛傳播,實則毫無嚴謹的科學依據。
據沈群介紹,2011年,一個美國科學家通過膠囊內鏡的方式拍攝了“加工食品”與“無添加物食品”被吃進肚子里的情況對比,結果發(fā)現手工拉面在32小時后已經完全被消化,方便面則仍保有殘余,尚未完全消化。這個初衷本為觀察食品消化過程的實驗,最后被部分人群解讀為方便面不好消化,有害健康。隨著2013年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傳播加速,最后才演變成“方便面32小時不消化”。
然而,這真的是嚴謹的科學試驗嗎?實驗結果可信嗎?沈群等行業(yè)專家早就對其產生了質疑。在經過對生的小米粉和生的小麥粉的研究實驗中發(fā)現,其中的快消化淀粉僅需20分鐘就可在人體內消化,而慢消化淀粉則需用2小時消化,并且經加熱過的小米粉以及小麥粉消化速度增快。
“然而,實驗中有所區(qū)別的是,小米粉的體外淀粉消化率明顯低于小麥粉,這說明不同的食物消化率也是不同的,食物的成分會直接影響消化率。”沈群還說,不同的食物加工方式也會影響到淀粉的消化率。
此外,她強調道,網絡傳播拍攝所使用的膠囊內鏡顯示的是2小時后的腸道內消化情況,實際上,微膠囊內鏡對每個人每次所能記錄下的影像時長最多只有8小時,無法對面條消化情況進行連續(xù)32小時的記錄,因此更無法得出方便面難以消化或有害健康的結論。
“方便面32小時還不能完全消化”是對原拍攝影像的錯誤解讀,而方便面是工業(yè)化食品的代表之一,所用的添加劑均符合國家標準,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其主要原料和家庭自制的面條所用原料皆為一致。演講最后,沈群還建議人們在吃方便面的時候也要注重營養(yǎng)搭配,因為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