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11月15日電 /連訊社/ -- 近日,“雙十一“當天,江蘇無錫出現(xiàn)了這樣的一幕,其南長街牌坊入口處排起了長龍般的隊伍,而隊伍的盡頭竟是一家剛開張的門店——”山溝溝里的粉“。一家看似普通的羊肉粉店,為何能吸引這么多人不惜長隊等候呢?原來,這是一家仡佬族人開的店,其”火爆“的羊肉粉正是該民族的傳統(tǒng)美食,極具地域和文化傳承色彩。
一碗羊肉粉的故事
通過調(diào)查了解,不少食客是吃了這家店的羊肉粉才知道了仡佬族。仡佬族是一個勤勞智慧的族群,世代深居大山,以高山米粉作為傳統(tǒng)食物。而其高山米粉和仡佬族矮腳山羊自然天成的碰撞,更是承載了仡佬族千年記憶的美食——來自山溝溝里的羊肉粉。如今,有志的年輕族人們正嘗試著走出大山,并把他們引以為豪的民族記憶和仡佬智慧借助這一碗碗的羊肉粉傳播出去。
“粉是透明的,口感很細膩”、“湯都熬成了白,特別鮮”、“羊肉一點也不膻,很嫩”……食客們對仡佬族羊肉湯粉可謂是贊不絕口。從一盆清水、一碗大米,到一條條米粉、一片片羊肉,看似簡單的一食一材,卻飽含著仡佬族世代族人的勤勞和智慧。一碗羊肉粉,讓我們讀懂了一個民族的寂寥與思念。它的無言傳承將是國家之幸、民族之幸。
民族傳承之重要性
走出大山見慣浮華的仡佬族人,并未丟掉淳樸善良的本性,“山溝溝里的粉“所有的原食料全部從遙遠的仡佬族大山里運來。同時,他們更是用十二分的認真對待做羊肉粉的每一個步驟。大米需用清水浸泡八個小時,再經(jīng)磨漿、脫水、臼夯、水蒸、切絲、成形等十二道工序制成,湯頭則用帶皮山羊肉、羊骨,再配以仡佬族最善用的古秘方草藥混合,溫火熬制四小時以上……
這樣做出來的每一碗羊肉粉即還原了食物的本味,又保證了純正健康。無論是從羊肉羊湯的香濃不膻和營養(yǎng)鮮美,還是從米粉就地取材而作的地道原味,都獨具地方文化特色和風味魅力,實為上好的日常滋補養(yǎng)生美食。也難怪,該店剛剛開業(yè)就出現(xiàn)了前文那樣火爆的景象。不得不說,為這樣一碗羊肉粉等待是非常值得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最后,“山溝溝里的粉“負責人則表示說:”把仡佬族千年的美食沉淀傳承下去是我們開店的初衷,也是不變的初心。我們相信,一碗碗熱氣騰騰的羊肉粉足以讓更多的食客了解仡佬族,了解其傳統(tǒng)的飲食文化。同時,也為那些遠在外打拼的人們帶來最溫暖的慰藉和最原始的風味。我有一碗粉,足以慰風塵。齊心協(xié)力讓仡佬族傳統(tǒng)的美食文化繼續(xù)傳承下去,走的更長,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