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又是一年秋收時|水稻再迎豐收 提早上市獲高價

   2017-10-09 央廣網5440
核心提示:  據中國鄉(xiāng)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眼看著就是深秋了,各地的莊稼又迎來了收獲季。田野里,滿地金黃,瓜果飄香。十一小長假,
   據中國鄉(xiāng)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眼看著就是深秋了,各地的莊稼又迎來了收獲季。田野里,滿地金黃,瓜果飄香。“十一”小長假,去農村轉轉,享受秋高氣爽,感受金色的豐收景象,也不失一種愜意的選擇。
 
  湖北省當陽市的水稻熟了。走在鄉(xiāng)間小道上,一旁的田里隨處可見收割機忙碌的身影。沒一會兒功夫,一粒粒金黃的稻谷就全都輸送到裝載車里。
 
  自從改用機械收割稻谷以后,農民們就不再像以前那樣,拿著鐮刀親自去田里收。河溶鎮(zhèn)觀基寺村村民張英用說,如今只需要一臺拖拉機,一臺收割機,兩三個人力,就能完成收谷工作。這樣,既省時省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力收割對稻谷的損失。
 
  記者:您的水稻是用什么收的???
 
  張英用:機械收的。
 
  記者:您為什么選擇用機械收呢?
 
  張英用:省工省力。
 
  記者:和人工相比對水稻的損耗呢?
 
  張英用:肯定是機械損耗少些啊,如果用鐮刀割,到處灑,損耗還多些。生了芽子就沒有用了。
 
  記者:用機械就很好些?
 
  張英用:那肯定啊,曬了以后就可以顆粒歸倉。
 
  采用機械化收割以后,最忙的就是操作收割機的師傅們了。農機手余桂軍說,今年當陽的水稻果實飽滿,又是一個豐收年,他坐上了收割機就沒停過,而且是隨叫隨到。
 
  記者:師傅,這個收割機是您自己的???
 
  余桂軍:嗯,是的。
 
  記者:您是我們當陽的還是外地的???
 
  余桂軍:當陽的。
 
  記者:您過來收割收了多久了今年?
 
  余桂軍:今年收了有十幾天了。
 
  記者:十幾天了,平均每天可以收多少畝稻子呢?
 
  余桂軍:不等,有時一天收幾十畝田,有時一天收幾畝田。農戶喊的多就收的多,喊的少就收的少。
 
  記者:看情況來的,您幫他們收是多少錢一畝呢?
 
  余桂軍:這個我們也沒定,因為我們附近的都是收完了再一起商量是什么價,不讓別人吃虧,也不讓自己吃虧。大致差不多就行了。
 
  糧食收獲歸倉,最重要的一點是和天氣搶時間,為了讓水稻顆粒歸倉,當陽各地的農民們自發(fā)行動起來,組織人力物力,鄰里之間互相幫忙。當地村民是這樣說的:
 
  記者:那這是您們自己組織的還是村里組織的???
 
  村民:都是自己組織的。
 
  記者:這兒是不是您的田???
 
  村民:這不是我的,我們是過來互相幫忙的。
 
  記者:您們今天一共來了多少人呢?
 
  村民:我們今天來了有六七個人,六七臺車。
 
  記者:等到您忙的時候,別人也會給你幫忙?
 
  村民:對對,都是互幫。我給你幫忙,他給你幫忙,互相串工。
 
  在已經收割完畢的稻田里,農民們正在想辦法處理剩下的秸稈。村民張賢敦說,秸稈不能直接焚燒,他們有著另外的打算。
 
  記者:師傅,我看到您地下擺了很多秸稈,這是干嘛的???
 
  張賢敦:喂牛的。
 
  記者:您養(yǎng)了幾頭牛???
 
  張賢敦:兩頭。
 
  記者:這些夠不夠您的牛吃???
 
  張賢敦:不夠。
 
  張賢敦說,很多沒養(yǎng)牛的村民,正在把家里的秸稈捆綁好,送給他拿回家給牛吃,這兩年,當地的很多秸稈已經成為一些牛羊的飼料。
 
  今年,當陽的水稻取得了大豐收,當陽市農業(yè)局黨組成員總農藝師李愛民說,農機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大大解放了勞動力,是當陽市今年水稻收割的顯著特征,也是整個湖北省農機機械化水平提升的一個縮影。
 
  李愛民:今年,我市水稻種植面積約44.6萬畝,預計投入今年水稻收獲的聯合收割機近2000臺。其中外地較固定作業(yè)的聯合收割機近100臺,主要來自江蘇、河南和安徽等地。水稻機收率今年我們全市將達到98%以上。
 
  湖北當陽的水稻正在收割,江蘇張家港的水稻大部分卻還在灌漿期,預計十月下旬才可收獲。不過,在張家港市的永聯現代糧食基地,60畝早熟水稻已經開始收割,碾出的新米也將搶“鮮”上市。
 
  在這片早熟稻田里,一束束谷穗結實飽滿,仔細一聞,清甜的桂花香中帶著清新的稻香味。永聯現代糧食基地負責人馬振平介紹,這些早熟水稻叫“蘇香粳3號”,它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蒸出來的米飯?zhí)貏e的香。
 
  馬振平:這個米有個特性,很香很香,你煮一頓飯樓上樓下都能聞到,所以我們把它定為“國慶米”。
 
  在“國慶米”的收獲現場,兩臺聯合收割機正開足馬力,一邊收割一邊完成脫粒,秸稈也被當場粉碎,隨著收割機一路往前行,被均勻撒回田中還肥??粗卉囓嚨竟缺凰腿ズ娓?,永聯現代糧食基地負責人馬振平告訴記者,今年早熟水稻的產量不錯。
 
  馬振平:這個早熟品種的產量要比一般的品種要低一點,正常的品種估計要在1200斤。今年天氣還是比較幫忙的,我們在調整了種植方面一些技術問題,產量有所提高,今年早熟品種能夠達到1000斤,去年是850斤。
 
  跟著運糧卡車,在基地上的烘干中心,只見剛收上來的稻谷已經進倉。馬振平說,他們要跟雨水搶時間,只要歸倉的,質量都是很棒的。
 
  馬振平:我們看到天氣好的時候,就安排了兩臺收割機,半天之內就可以把60畝地全部收完,然后稻谷不落地,用三臺烘干機就可以在24小時之內把它烘干。
 
  烘干、碾米、包裝,永聯的新米在十一長假期間上市了,每斤售價4元,從往年的情況來看,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卓創(chuàng)資訊分析師孫立武認為,不出意外,今年我國的水稻將再次迎來大豐收,對于稻農來說,要想獲得更多的利潤,不能再走種田—收獲—賣糧這樣簡單、粗獷的路子了。
 
  孫立武:國慶期間的新米價格是很高的,這提示要選擇部分地塊種植早熟品種,爭取早日上市,從而獲得較高的價格。對于小散農戶來說,可以以合作的方式聯合起來,與糧食公司簽訂購銷合同。此外,農機收獲省時省力,村民可以聯合地塊,形成面積,統一尋找農機合作社來采收,從而節(jié)省自己的時間成本。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