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這些時間,無論是堅守工作崗位,還是“宅”在家,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抗“疫”,熱情而努力地生活。
有人走進廚房,研究菜譜,霍霍面粉,在各類食材之中,捕捉人間煙火氣;有人則點一份外賣,品嘗熟悉的味道。在這樣的特殊時期,一份份熱乎乎的食物,以及發(fā)生在食物背后的故事,仿佛是溫暖的細小源泉,從胃到心,汩汩浸染。而這些小溫暖,一點一滴匯聚成了涓涓暖流,從一月流淌到了二月、三月,越來越多,越來越暖,我們,也從冬天到達了春天。
1月28日,小雨,3-7℃
愛不打烊,給加班的醫(yī)護人員做一頓晚餐
“你們這還有什么吃的?”1月28日大年初四的晚上10點半,正準備關店的宣宣遇到4名在高鐵站工作的醫(yī)護人員前來詢問。
19歲的宣宣所在的南昌肯德基高鐵出發(fā)層餐廳,是疫情期間南昌高鐵站為數不多的仍然堅持營業(yè)的餐廳。
“他們身上的白大褂都沒脫,臉上滿是疲憊。”看到這樣的場景,宣宣和同事們不忍心拒絕,電話征得餐廳經理同意后,小伙伴們馬上重新開工。把已經架起來的椅子搬下來,給4名醫(yī)護人員安排座位;把洗好的炸鍋重新打開,倒油、預熱;拿出貨倉里的食材,制作漢堡、薯條和炸雞…等到他們用完餐,宣宣和小伙們重新清洗設備消毒,待回到住所,已近凌晨1點。
宣宣說:“能為還在旅途中的人和堅守在車站抗擊疫情的工作人員提供一份熱乎乎的餐點,是一件很溫暖的事。”
2月2日,多云,7-10℃
把電話留給顧客,這樣她就不用白跑一趟
“你們明天還營業(yè)嗎?” 從2月1日起的連續(xù)4天,在肯德基景德鎮(zhèn)廣場南餐廳,一位女孩子點完餐后都向餐廳副經理小徐詢問,當得到確定的答案后,女孩開心地取走餐點。
原來,這位叫瀟瀟的女孩子是大一放寒假回景德鎮(zhèn)老家,而父母春節(jié)去外地走親戚,因為疫情的影響阻斷了回家的行程,家里沒有囤菜,廚藝水平僅限水煮的她面臨著吃飯難題,在這個特殊的春節(jié),很多商鋪都關門了。瀟瀟說,“還好有肯德基,讓我在這么艱難的時候還能吃到熱乎乎的炸雞和‘快樂水’(可樂)。”
瀟瀟的一翻話也讓小徐和餐廳小伙伴們感受到了堅持營業(yè)的價值。小徐把餐廳電話留給瀟瀟,告訴她來用餐之前可以先電話問問餐廳的營業(yè)情況,以免白跑一趟。
受疫情影響,餐廳響應號召關閉了堂食,小徐告訴電話那頭的瀟瀟,在家可以點宅急送外送,餐點是無接觸配送的。“我還幫她辦了張‘大神卡’,這樣在家點外送可以省不少錢。”
3月9日,晴,10-15℃
期待著和朋友踏青吃炸雞的日子
細雨暖風之后,南昌的春天已經來臨。誠如朱自清筆下的《春》:“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走進公園,乍暖還寒的時節(jié),躍過湖面吹來的風仍有些清冷,卻擋不住擁抱自然的歡喜雀躍。光禿禿的樹干還沒有冒出新葉,落日余暉中似乎有點蕭瑟,可地上的小草卻郁郁蔥蔥。公園的行人不多,遠遠望去,稀稀落落的幾人在散步,都戴著口罩。
阿妍掏出手機,拍下這初春的美好,記錄這短暫的戶外時光。然后習慣性地像往常逛公園一樣,打開肯德基APP,點餐,下單,一邊逛著公園,一邊等待著美食。
對于阿妍而言,這是和往常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天氣很好,她卻不能和好友們熱熱鬧鬧地相聚,大人們吃著零食聊著家常,小孩子們嬉戲打鬧,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坐在公園的凳子上兀自遐想之際,電話響了。“您好,您的肯德基到了。” 就著落日余暉,阿妍一邊吃著漢堡炸雞,一邊在朋友群里“炫耀”,不用開火燒飯的片刻悠閑,立馬得到朋友們的“聲討”。“譴責”之后,大家紛紛感慨,期待疫情快點結束,能夠出門,和以前一樣,聚會聊天,胡吃海喝。
是啊,花都開了,相信離戰(zhàn)役勝利不會再遠。等到那一天,一定是上林春好,呼朋喚友,熱鬧再聚,面對面,細聊寒暄,踏青游,拾翠惜,吃炸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