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jié),走進隆陽區(qū)漢莊鎮(zhèn)金竹田村,山坡上、田間地頭、房前屋后、道路兩旁,種滿了香櫞樹。此時正是香櫞成熟的季節(jié),樹上一個個金黃的果實,與屋檐下一串串金黃的包谷相映生輝,構成了一幅美麗的豐收畫卷。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隆陽區(qū)積極調整產業(yè)結構,大力發(fā)展香櫞種植,增加群眾收入。如今,香櫞種植產業(yè)初具規(guī)模,效益初顯,逐漸成為當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主導產業(yè)。
張保劉是金竹田村最早種植香櫞的農戶之一,他家種了20多畝香櫞,其中有4畝已進入采摘期。他告訴記者:“每一畝地有80棵香櫞樹,每一棵樹可以采摘50多斤香櫞,一畝能收4000多斤,如果按批發(fā)價來算的話,可以賣1萬元左右,零售價就更高些。”
金竹田村是省級貧困村,村“兩委”除了動員年輕人外出務工,還在土地上“做”起了文章,種起了香櫞。黨支部副書記張國洪介紹:“村里很早就開始種植香櫞了,一直未成規(guī)模,近幾年村里幾個大戶連片種植后,收入很可觀,根據這個情況,我們和上級申請了資金扶持。”
2019年2月,隆陽區(qū)下撥資金479萬元給金竹田村,修通了山地道路、修建了蓄水池,將水引到田間地頭,還免費向群眾發(fā)放香櫞苗24萬多苗,激發(fā)了村民們種植香櫞的積極性。村民張林原來只種植了5畝,今年他把自家20畝土地全部種上了香櫞。他說:“路修通了,水管也接到地里了,香櫞苗還是免費發(fā)放,有這么好的政策和這么好的條件,我就把家里所有的土地全部改種香櫞。”
為了讓村民們掌握香櫞種植技術,隆陽區(qū)還組織村“兩委”外出到大理等地考察學習,并邀請專家到村里舉辦培訓班。目前,金竹田村已種植香櫞3000畝,占全村土地的90%以上。
寸喜梅 李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