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要振興,發(fā)展特色產業(yè)是重要支撐,關鍵要找準路子、突出特色。本報系列報道“鄉(xiāng)村振興有新品”,展現(xiàn)全省農村在創(chuàng)新思路、敢闖敢試、發(fā)展特色產業(yè)方面進行的新探索、取得的新成效,希望能為各地農村產業(yè)發(fā)展,更好服務城鄉(xiāng)、致富農民提供有益借鑒。
“這是產自北方的鐵皮石斛花茶,清香養(yǎng)人,朋友們想不想嘗一嘗……”10月1日,在張家口市懷來縣東八里鄉(xiāng)下八里村,鐵皮石斛科技文化產業(yè)園負責人常新鈺走進網絡直播間,向網友推介他的鐵皮石斛系列產品。
記者看到,一個個大棚里,素有“中華仙草”美譽的鐵皮石斛根莖粗壯,綠葉蔥蘢,長勢正旺,鋪成一方方巨大的綠毯。常新鈺告訴記者,他們研發(fā)的鐵皮石斛系列產品石斛茶、石斛粉等,在京津市場非常走俏。
“石斛是蘭科屬植物,鐵皮石斛是其中的一種,藥用價值高,市場價值也高,渾身都是寶。”常新鈺介紹,鐵皮石斛具有清肺補脾、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等功效,大多生長在浙江、云南等南方地區(qū),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比較苛刻。
記者掐了一截鐵皮石斛莖稈,放嘴里嚼一嚼,黏黏的,有些青草味。“南方的‘仙草’怎么就落戶懷來了呢?”
常新鈺說,一次偶然機會,他了解到鐵皮石斛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就有了把鐵皮石斛引進家鄉(xiāng)的想法。2015年冬天,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購買了一批種苗在懷來試種。
滿懷期待的他,很快就被現(xiàn)實潑了一盆冷水,適應南方氣候環(huán)境的鐵皮石斛,未能熬過北方的寒冬。
不死心的常新鈺又找到浙江大學農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等單位尋求合作,借助科研力量,不斷對鐵皮石斛種苗進行優(yōu)化。2017年11月,耐寒的鐵皮石斛種苗終于在懷來試種成功。
“普通的鐵皮石斛到0攝氏度以下就死了,我們栽培的鐵皮石斛在接近零下10攝氏度依然可以存活。”常新鈺自豪地說。
更讓常新鈺感到驚喜的是,這些鐵皮石斛不僅耐寒性增強了,品質也得到提升。
懷來縣地處葡萄種植的黃金地帶,鐵皮石斛與葡萄的生長習性相仿,晝夜溫差越大,它的多糖含量越高。常新鈺介紹,南方的鐵皮石斛多糖含量一般在25%至35%之間,而他們種植的鐵皮石斛多糖含量在38%至45%之間。
目前,常新鈺的鐵皮石斛種植已發(fā)展到100畝,其在縣城東南建設的組培中心也已啟動運營,為鐵皮石斛種苗繁育提供技術支撐。“未來會有更多我們培育的鐵皮石斛種苗,從這里走向北方市場,讓‘仙草’走進更多人的生活。”常新鈺信心滿懷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