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織就營銷網,共筑同心圓,一批“灣區(qū)大巴扎”的粵疆情

   2025-11-26 中國食品網85900

“唐王古瓜口感清甜,剛上架就被搶空了!”談及廣東對口援疆地區(qū)名優(yōu)產品體驗館(肇慶館)的熱銷單品,負責人莫思華難掩欣喜。原來,在廣東援疆干部的牽線搭橋下,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的唐王古瓜今年首次登陸肇慶市場,備貨100多箱仍供不應求,“明年可以加大采購量!”

跨越山海,唐王古瓜等新疆特產能夠“圈粉”灣區(qū)消費者,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廣東援疆積極推進“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工程,為疆品入灣鋪設的關鍵支撐——廣東對口援疆地區(qū)名優(yōu)產品體驗館。

2024年,省級體驗館及廣州、佛山、惠州、東莞、江門、肇慶六地體驗館先后開啟運營,進一步織密覆蓋大灣區(qū)的營銷網絡,持續(xù)推動粵新兩地商貿往來與民生互通。

搭平臺:破解產銷壁壘,暢通入粵大通道

新疆物產豐饒,瓜果、牛羊肉、特色糧油等名優(yōu)產品眾多。但長期以來,不少疆品“藏在深閨人未識”。一方面是地理距離造成物流成本高、保鮮難度大;另一方面則是缺乏直達灣區(qū)市場的展示窗口,消費者雖心向往之,卻面臨“好卻難買”的現實困境。

為打破這一僵局,一批承載對口援疆使命的“灣區(qū)大巴扎” ——廣東對口援疆地區(qū)名優(yōu)產品體驗館應運而生,讓疆品真正亮名片、秀優(yōu)勢。在省級體驗館中,來自疏附、伽師、兵團三師的產品有了專屬展臺,按地域、品類整齊陳列。運營一年半以來,越來越多原本只在當地小有名氣的產品,借助這一平臺走進灣區(qū)消費者的視野,一躍成為市場的新晉爆款。

兵團三師的油莎豆是這場“疆品破圈”的典型代表。“經過兩年多持續(xù)推廣,很多消費者從陌生到熟悉,再到復購不斷,品牌認可度明顯提升。”新疆三禮糧油有限公司負責人呂愛武感慨萬千。

從建設之初,體驗館便緊緊圍繞解難題、促發(fā)展、惠民生的主線:既要破解疆品“出疆難”的產銷堵點,激活新疆特色產業(yè)的內生動力,也要精準對接灣區(qū)消費者對高品質、原生態(tài)產品的需求,全面搭建起聯(lián)通兩地供需的高效平臺。

選址背后,是廣東對口援疆工作機制的深入體現。廣州對口援助疏附,佛山對口援助伽師,惠州、東莞、江門、肇慶則共同對口支援兵團第三師。這些城市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qū)的重要節(jié)點,經濟活躍、人口密集、商業(yè)氛圍濃厚,更具有援疆工作積累的深厚基礎和協(xié)作經驗。它們既能有效輻射本地及周邊消費市場,也為“疆品南下”提供了展示窗口和穩(wěn)固的消費基礎,進一步延伸了援疆合作的服務觸角。

同時,各體驗館堅持“流量導向、便民優(yōu)先”,力求貼近消費人群、激發(fā)商業(yè)活力。以廣州館為例,其落戶于北京路商圈周邊,有效覆蓋本地居民與外地游客,雙重客流疊加顯著提升了產品的曝光與銷售。

拓渠道:線上線下協(xié)同,“組合拳”輪番上演

面對多元且差異化的消費需求,單一銷售渠道已難以適應市場變化。為此,廣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構建起“線上平臺引流+線下活動造勢”的營銷矩陣,打出精準有力的“組合拳”。

“家人們看過來,這是新疆伽師縣果園新鮮采摘的伽師新梅,一口爆汁,香甜爽口!”主播在鏡頭前熱情推介,屏幕另一端訂單不斷。這樣火熱的場景,已成為“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線上主平臺的常態(tài)。

自2023年12月正式上線以來,線上主平臺通過“主題月+促銷+直播”三位一體的運營模式,與線下體驗館形成引流互補、相互促進的聯(lián)動機制,有效推動新疆優(yōu)質產品走進大灣區(qū)。截至目前,平臺已累計上線兩地產品1412款,開展直播30余場,實現銷售額超百萬元。

線下各體驗館則因地制宜,精準打出“特色牌”: 廣州館借助北京路商圈人氣,舉辦試吃和歌舞表演,吸引市民游客互動體驗;佛山館依托政府資源,推動“以購代捐、以買代幫”,形成可持續(xù)消費幫扶模式;東莞館積極組織產銷對接會,為企業(yè)搭建長期合作橋梁;江門館、肇慶館則借助供銷系統(tǒng)網絡,進一步打通產品下沉通道。

“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織就的線下營銷網絡,早已突破體驗館的物理邊界,延伸至社區(qū)、商超、食堂等更貼近消費生活的場景。2024年,十余場線下推廣活動陸續(xù)在廣州、佛山、江門、肇慶等地開展,通過試吃、講解等形式,讓近萬市民直觀感受到新疆產品的魅力。

“線下促銷讓消費者看得見、摸得著、嘗得到,比線上宣傳更有說服力。”新疆葉河源果業(yè)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成表示,進社區(qū)、進商超活動既拉動了銷售,更增強了兩地之間的情感連接。

結碩果:綜合效益凸顯,“粵疆情”深入人心

今夏,來自廣東對口援疆地區(qū)的名優(yōu)果品,成為各地體驗館的“爆單王”。短短20天上市期內,廣州館6000箱木亞格杏被搶購一空;七月,伽師瓜的“甜蜜旋風”席卷灣區(qū);進入八月,伽師新梅再續(xù)熱銷勢頭,“有采購商跟我們訂了3000箱,今年新梅賣得特別好!”廣東對口援疆地區(qū)名優(yōu)產品體驗館(佛山館)負責人劉鵬興奮地說。

截至2025年4月,廣州、東莞、肇慶等體驗館銷售額均已突破百萬元級規(guī)模,七大體驗館共同拉動總銷售額近4500萬元。火熱態(tài)勢同樣蔓延至線上——在今年8月“伽師主題月”活動中,通過專場直播和限時秒殺,線上主平臺銷售額突破19萬元。

產品熱銷之外,文化的交流也在悄然發(fā)生。在江門館,一位年長的顧客在購買三師紅棗時,與工作人員聊起了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民族風情,一次簡單的購物體驗變成了一場微型的“文化交流課”;省級體驗館內,采購商程先生在選購商品時,被伽師縣一家果品公司的介紹吸引。他當即聯(lián)系工作人員,獲取企業(yè)聯(lián)系方式,進一步洽談長期采購合作。

以產品為媒介、以市場為紐帶、以文化為內核,體驗館通過消費助農、產品展銷和文化推介相結合的方式,讓消費者在選購新疆特產的同時,也更深入地理解產品背后的人文故事與多民族共同發(fā)展的新貌,逐步形成“品牌帶動產業(yè),文化促進認同”的良性機制。

一批批疆品持續(xù)南下,承載著新疆農戶增收與產業(yè)振興的希望;一次次購買與品嘗,傳遞的是大灣區(qū)群眾對新疆人民的深厚情誼。這種跨越山海的互動,正生動詮釋著“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深刻內涵,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下溫暖而真摯的注腳。

廣東援疆前指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xù)以體驗館為重要支點,推動“粵品北上”與“疆品南下”實現雙向賦能,讓商品流通促進文化交流,讓經濟合作凝聚民族情感,持續(xù)架起一座跨越山海的“同心橋”。

供稿人:南方農村報記者 歐曉嫦 伍詠言 嚴秋璠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