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央視為什么死瞌“廣東制造”?

   2006-07-17 中國食品網中食網8700
    央視又瞄準“廣東制造”了。央視最新一期《每周質量報告》報道:經調查發(fā)現,部分廣東童裝含有致癌物質,即童裝上鮮艷動人的圖案,是用含有毒芳香胺成分的涂料加工而成。——這是繼金絲美容騙局、假冒“優(yōu)之良品”、汞含量超標祛斑美容霜、“波麗寶”豐胸產品之后,又一起“廣東制造”被央視揭曝“黑幕”事件!對此,有廣東媒體發(fā)出不滿的聲音:央視為什么死瞌“廣東制造”?

 筆者以為,不是央視“死瞌”,而是因為“廣東制造”實在有“料”可曝。廣東乘改革開放政策之先機,經濟繁榮,假冒偽劣產品也相應地“昌盛”,但相應的經濟政策和監(jiān)督管理措施滯后,甚至某些地方政府為了完成財政任務和所謂的政績,對于轄內生產偽劣產品的企業(yè)實行地方保護政策,如工商檢查只是走過場,對于上級的突擊檢查則預先向不法商家發(fā)出通知,甘當“內奸”,這已經是一條流行的潛規(guī)則。不久之前對于央視曝光“汞含量超標祛斑霜”,廣州藥監(jiān)局就明確表示半年前“已經著手對涉案企業(yè)進行立案調查”,只是一直“處于取證階段”。這次致癌童裝事件同樣走不出這個“怪圈”:今年兒童節(jié)前夕,廣東省工商局對廣州、深圳等六個城市的童裝進行抽檢,91個批次的童裝就有51個批次不合格,其中涉及安全性指標不合格的童裝達42個批次,特別是有9個批次的童裝被檢出了可能致癌的有毒芳香胺,占抽檢服裝近10%。當時為什么不“殺無赦”?是因為地方政府與生產企業(yè)之間有不可言傳的關系嗎?——對于這種很有“內容”的新聞現象,任何媒體,包括央視,哪有不層層剝繭地追蹤下去之理,除非是不知,或是迫于某種壓力。

  致癌童裝流進市場,最大根源還是監(jiān)管不力。就服裝的安全性問題,我國于2003年頒布了《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禁止生產、銷售、進口含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紡織產品。也就是說,生產商一直是有法可依的。假如生產商說不知道這個標準只能說明其法制觀念淡薄,那么,我們的監(jiān)督管理部門不知道嗎?既然知道,為什么允許致癌童裝流進市場?顯然,“監(jiān)督不力、市場監(jiān)管制度缺失”等習慣性的解釋已顯得蒼白無力,更不能窮盡個中原因。而筆者最想問的是:為什么總是“監(jiān)管不力”?為什么對“監(jiān)管不力”從來就沒有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和懲罰條例?

  對監(jiān)督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經濟市場談法治也屬枉然,更多的“黑幕”必將源源不斷!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