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媒體11月12日消息,一份官方調(diào)查顯示,中國大豆進口商未來數(shù)周預計將放緩進口步伐,因此前的大量采購已滿足了至1月的需求。
中國已買入超過1,500萬噸美國大豆和600萬噸南美新作大豆。
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CNGOIC)稱,12月和1月的每月進口量預計觸及400萬噸。該中心稱,中國11月的大豆進口量料回升至350萬噸,10月為252萬噸。本周(截至11月13日一周)CBOT大豆期貨價格下跌引發(fā)中國買家增加訂單量。
豆油市場本周價格持穩(wěn),成交量有所回升。進口價格上漲將支撐國內(nèi)價格,但升幅料受供應充裕限制。
豆粕市場轉(zhuǎn)為下行。越來越多的大豆運抵港口促使壓榨商降低豆粕價格。市場參與者認為大豆進口成本下降將打壓豆粕價格。飼料加工廠等待價格進一步下跌,然后大量采購。
玉米市場保持強勁。東北地區(qū)的加工商對農(nóng)戶的采購并不活躍,令價格處于去年政府收購價上方。
中國北方的惡劣天氣令農(nóng)戶銷售減少,同時也限制了向南方市場的運輸,致使當?shù)毓o張。
中國已買入超過1,500萬噸美國大豆和600萬噸南美新作大豆。
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CNGOIC)稱,12月和1月的每月進口量預計觸及400萬噸。該中心稱,中國11月的大豆進口量料回升至350萬噸,10月為252萬噸。本周(截至11月13日一周)CBOT大豆期貨價格下跌引發(fā)中國買家增加訂單量。
豆油市場本周價格持穩(wěn),成交量有所回升。進口價格上漲將支撐國內(nèi)價格,但升幅料受供應充裕限制。
豆粕市場轉(zhuǎn)為下行。越來越多的大豆運抵港口促使壓榨商降低豆粕價格。市場參與者認為大豆進口成本下降將打壓豆粕價格。飼料加工廠等待價格進一步下跌,然后大量采購。
玉米市場保持強勁。東北地區(qū)的加工商對農(nóng)戶的采購并不活躍,令價格處于去年政府收購價上方。
中國北方的惡劣天氣令農(nóng)戶銷售減少,同時也限制了向南方市場的運輸,致使當?shù)毓o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