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聳的雪峰、晶瑩的冰川、綿延的山脈,這就是位于新疆西南部的帕米爾高原。上世紀60年代,一首著名的電影歌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從帕米爾高原唱遍祖國大江南北,美麗的古蘭丹姆讓人們記住了帕米爾高原,記住了那是塔吉克族同胞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
高原的3月陽光燦爛,雖然迎面而來的春風還帶有幾分寒意,但雄偉的慕士塔格峰下的塔吉克村莊已涌動著春天的氣息。“肖貢巴哈爾節(jié)”前夕,家家戶戶要將里里外外打掃干凈,清除一冬所積的塵土,還要在屋里的墻上用面粉畫上相同的花紋,既是裝飾也有祈福之意。家里的女性還要忙碌多日,備下豐盛的食物,并且一定要烤制一個過年所用的大馕。節(jié)日這天,人們在眾人推舉的“肖貢”(率領一群人去各家拜年的首領)帶領下去各家拜節(jié)。每到一家,“肖貢”代表眾人向主人恭賀,主人一邊致謝一邊將面粉撒在“肖貢”及來客肩上,以示祝福,爾后熱情款待來賓。
“肖貢巴哈爾節(jié)”是由幾個節(jié)日組成的春節(jié),期間還包括“祖吾爾節(jié)”(意為引水節(jié))、“鐵合木祖瓦提斯節(jié)”(意為播種節(jié)),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著“鷹的民族”“太陽部族”之稱的塔吉克族民俗風情獨特,其服飾、飲食、禮節(jié)、婚俗、音樂、舞蹈等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文化內涵與特色。2006年,塔吉克族的鷹舞、引水節(jié)和播種節(jié)都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過引水節(jié)時,人們在“穆拉甫”(推選的水官)的帶領下,天還沒亮就來到提孜那甫鄉(xiāng)引水點,先往冰層上撒土,促使冰層融化,砸開冰層后,宰殺一只羊用于祭祀,讓羊血順水流下。當山上融化的冰雪水被引入水渠后,人們便圍坐在渠邊,分享手抓羊肉和節(jié)日大馕,祈禱風調雨順、人畜興旺。引水儀式結束后,接著就要舉行播種節(jié)。人們來到提孜那甫鄉(xiāng)欄桿村,當走入一家塔吉克農戶時,女主人站在房頂將一捧捧清水向客人潑灑,以示“為你澆田、愿你豐收”的祝福之意,人們進屋后簡單用餐,然后去地里參加隆重的播種儀式。在欄桿村的播種儀式上,人們先將祝福的面粉撒在牛頭上,再把最好的飼料——用青稞面捏成的“耕牛”和“犁具”獎給耕牛享受,然后趕牛耕地。有經(jīng)驗的農民則象征性地撒種,周圍的鄉(xiāng)親們興高采烈地將衣服撩起,讓種子落在懷中。人們認為,誰的衣襟里落的種子多,就預示誰家的莊稼會獲得豐收。
凜冽的寒風擋不住塔吉克人對豐收的熱望。播種儀式結束后,村民還要舉行隆重熱烈的慶?;顒?,男女老少在美妙的鷹笛伴奏下紛紛跳起歡快的鷹舞。之后還要舉行賽馬、牦牛叼羊、打馬球、騎馬拾物等一系列傳統(tǒng)文化體育項目的比賽。勤勞樸實的塔吉克人民在節(jié)日里盡情享受春天的喜悅,整個帕米爾高原都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