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青島舉辦的“臺灣名品博覽會”一時成為市民“盛事”。四天展會人潮涌動、場面火爆不說,幾乎每個展臺的商品都銷售一空,成交額達4.5億美元,創(chuàng)下青島會展史之最。其中最為搶手的是食品。展會第二天我到過現(xiàn)場,各展臺人頭攢動,但食品展臺尤為多。人們不光觀看詢問,更多的是掏錢購買,而且大包小包地買。有位“大款”一下子買了幾十箱,用小拖車費了好大勁才運到自己車上。
展會上的食品便宜?并不一定。女兒曾在網(wǎng)上查過,同類的物品,展會上的價格明顯要高于其他商場的價格。女兒還特別囑咐,別買。但與我同去的同事盡管提前聽了我的“忠告”,還是趁我與其短暫分開的一霎那,買了三盒點心??次矣行┊悩拥难凵?,他解釋:放心,臺灣的食品放心!其實對臺灣食品我早也有所耳聞,親朋好友中不少人推崇。據(jù)說其特點是低糖、低添加劑或無添加劑、非油炸、原料多為天然,非常新鮮、正宗。這在當今人們很在意飲食健康的大環(huán)境之下,自然被青睞,更是自然被列為消費者信得過的產(chǎn)品。
被信得過現(xiàn)在很難得。難得就會趨之若鶩,就不會在乎多一分錢高一點價位。臺灣食品之所以能夠被“搶購”一空,我想貴在“信任”兩字。
利欲熏心,使商業(yè)流通渠道中流淌著眾多的污泥濁水,讓消費者傷透了心。蘇丹紅,問題奶粉,化學(xué)添加劑,地溝油,觸目驚心,令人膽顫。害得不少人不敢輕易到市場購買食品。奶粉到國外捎,蔬菜在自家涼臺上栽種。國貨是如此,標著外國品牌的所謂“名牌”也是如此。沸沸揚揚的“達芬奇家具事件”,雖時過境遷。但人們?nèi)杂洃洩q新。
投機者也學(xué)聰明了。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專打國外名牌當大旗,誤導(dǎo)消費者。一張床墊七八萬人民幣,有的甚至更高。標榜是正宗外國貨,實際都是贗品。在國外真正的品牌床墊不過五六百歐元,而擺在我們消費者面前的卻是十幾倍的價格。昧著良心坑人,連人家外國人都看不下去,打假都打到我們家門口了。
其實臺灣的食品也曾發(fā)生過添加劑的問題,從問題食品到規(guī)范化管理,這背后的轉(zhuǎn)變真值得商家們好好反思:知錯改錯仍然能贏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