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视频APP_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_最新免费av网址在线播放_亚洲欧美一级夜夜夜夜爽W

中國食品網

大連黑作坊添加劑兌水制海涼粉 每斤成本僅3毛錢

   2015-07-08 半島晨報2710
核心提示:炎熱的夏天,海涼粉成了不少大連市民喜愛的消暑食品,目前,市內大小農貿市場都有海涼粉出售,殊不知,市場上的海涼粉大多是產

    炎熱的夏天,海涼粉成了不少大連市民喜愛的消暑食品,目前,市內大小農貿市場都有海涼粉出售,殊不知,市場上的海涼粉大多是產自沒有任何手續(xù)的小作坊,生產原料也不是傳統(tǒng)的石花菜,而是用復配增稠劑和著色劑配制出來的。專家對此表示,小作坊使用添加劑加工海涼粉存在諸多食品安全隱患。6月中旬以來,記者耗時20天暗訪追蹤,揭開了海涼粉加工和銷售的一些內幕,并聯(lián)合有關部門,取締了兩家無證經營的海涼粉加工點。

    生產 小作坊藏身民房 大門常年緊閉

    “農貿市場出售的海涼粉,大多是黑加工點生產的。”6月16日,讀者陳先生向本報舉報稱,目前大連地區(qū)至少有四家生產海涼粉的加工點,向全市大小農貿市場送貨,“這些加工點全都沒有手續(xù)”。

    6月17日下午,記者來到大連灣街道拉樹房村的一個加工點,這是一個普通的農家院,大門緊閉,房子背面的窗戶全都被磚砌死。屋頂上的煙筒冒著煙,“他們一般都是下午生產,現(xiàn)在就在加工呢。 ”陳先生說。

    記者靠近院門,想通過門縫觀察院內情況,可里面?zhèn)鱽硪魂嚬方?。記者看到,院內停著一輛后座全部拆除的面包車,車牌號為遼B***A7,此外,院內還擺放著很多鐵盒子,“這輛車就是用來送貨的,那些鐵盒子就是用來盛放海涼粉的。 ”陳先生說。

    記者剛剛看了幾眼,一名中年男子和一名較胖女子先后從房間內走出,他們警惕性很高,四處張望。接著兩人打開院門,出來后立即將鐵門關上,兩人不斷打量著記者,記者只得暫時離開。

    隨后,記者又到位于革鎮(zhèn)堡鎮(zhèn)付家溝村的另一個加工點進行探訪。這家加工點藏在山溝里,需要經過一條滿是坑洼的沙石路。作坊安有大鐵門,透過門縫,記者看見院內停著一輛送貨車,以及盛放海涼粉的塑料盒。

    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作坊的大門常年緊閉,對于院子里在干什么,附近的居民也說不清楚,“他們很少和我們打交道,就看見煙筒經常冒煙,也不知在忙活什么。 ”

    送貨 凌晨出動 送往多個農貿市場

    陳先生介紹,這些作坊通常都是下午熬制海涼粉,凌晨時分開始送貨,記者決定跟蹤暗訪。

    6月18日1時許,記者再次來到拉樹房村,此時整個村子一片漆黑。 2點鐘,作坊內亮起了燈光,緊接著房門打開了,記者白天見到那對男女先后從屋內走出,并開始往面包車上搬貨。

    40分鐘后,作坊內的燈再次熄滅,緊接著面包車亮起大燈,駛出院子,開上了濱海公路 (土革線),隨后轉入檜柏路。

    陳先生透露,這個作坊送貨的區(qū)域很大。送貨車首先會去甘井子區(qū)的一些農貿市場送貨,且肯定會去金三角市場送貨。記者把車開到金三角綜合批發(fā)市場的水產廳守候,等待“遼B***A7”出現(xiàn)。

    3點45分,送貨車果然來到水產廳門前,記者見到“胖女子”下了車,從車里搬出一盒海涼粉送進了大廳,又從大廳內拿出一個空盒。隨后,女子上車離開,整個過程不超過兩分鐘。

    4點15分,“遼B***A7”出現(xiàn)在了高爾基路的一家農貿市場門前,由于時間較早,這家市場還沒有開門,“胖女子”將一盒海涼粉搬下面包車,放在了市場門口的地上,隨后上車離開。

    面包車走遠后,記者上前查看,海涼粉既沒有生產地址、企業(yè)名稱、聯(lián)系方式等生產企業(yè)信息,也沒有食品安全認證標識,僅僅是用鐵皮盒盛放,屬于典型的“三無產品”。記者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海涼粉呈墨綠色,而正常的海涼粉顏色發(fā)黃。

    銷售 市場里每斤賣1.5元—2.5元

    記者了解到,送貨車還會到三八廣場、二七廣場、武昌街周邊的一些農貿市場送貨。 4點54分,記者在景山街的一家農貿市場門前,再次見到了這輛送貨車,“胖女子”匆匆將一盒海涼粉放在市場門口后離開。隨后,送貨車又在桃源附近繞起了圈子,先是將車停在解放路上往嶺前早市里送貨,緊接著又繞至白云街,往一家農貿市場里送貨。 5點21分,送貨車又到八一路的一家農貿市場送貨……

    隨后幾天,記者又多次進行了跟蹤,發(fā)現(xiàn)這輛送貨車風雨無阻地沿著上述路線送貨。

    6月26日凌晨4時許,記者守在景山街的農貿市場門前,當天下著小雨,“遼B***A7”出現(xiàn)后,卸下一盒海涼粉,但并沒有急著離開,而是呆在原地,半個小時后,一輛貨車來到現(xiàn)場,“胖女子”從車上卸下三盒海涼粉放到貨車上,兩輛車先后離開。

    6點30分左右,這家市場開業(yè)了,記者走進后,發(fā)現(xiàn)里面只有一個攤位銷售海涼粉,“兩塊五一斤。”攤主說,天氣熱海涼粉銷量非常好,“一天至少要賣一大塊。 ”

    記者通過暗訪發(fā)現(xiàn),“遼B***A7”送貨車一次可裝100多盒海涼粉,每盒約重40斤,保守估計,這家作坊每天可生產海涼粉4000斤左右。

    陳先生告訴記者,位于甘井子區(qū)的幾個海涼粉黑加工點,各有一片銷售區(qū)域,幾乎覆蓋了大連地區(qū)的大小農貿市場。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小作坊生產的海涼粉批發(fā)價每斤在6角錢左右,而在農貿市場里每斤則賣到1.5元—2.5元不等。

    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海涼粉

    包裝:生產地址、企業(yè)名稱、聯(lián)系方式以及食品安全認證標識等一應俱全顏色:黃色原料:石花菜主要銷往:大型超市出廠價:1.8元/斤零售價:4.9元/斤

    小作坊生產的海涼粉

    包裝:用鐵皮盒或塑料盒盛放,屬于典型的“三無產品”顏色:墨綠色原料:復配增稠劑、著色劑主要銷往:農貿市場出廠價:0.6元/斤零售價:1.5-2.5元/斤

    數(shù)據

    0.3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這種復配增稠劑1公斤65元,可熬制出300斤海涼粉,算上其他著色劑及水電的費用,每斤成本在0.3元左右。

    4000

    記者通過暗訪發(fā)現(xiàn),“遼B***A7”送貨車一次可裝100多盒海涼粉,每盒約重40斤,保守估計,這家作坊每天可生產海涼粉4000斤左右。

    766

    年初以來,甘井子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加大食品生產經營小作坊監(jiān)管工作,截至目前,甘井子區(qū)共排查出食品生產經營小作坊766家,登記341家。

    揭秘

    傳統(tǒng)海涼粉用石花菜熬制

    那么大型超市的海涼粉產自哪里呢?記者來到市內一家大型超市,發(fā)現(xiàn)這里出售的海涼粉產地是青島,產品上面生產地址、企業(yè)名稱、聯(lián)系方式以及食品安全認證標識等一應俱全,每斤售價為4.9元。

    隨后,記者與青島一家正規(guī)生產海涼粉的生產企業(yè)取得聯(lián)系,企業(yè)負責人劉經理介紹,海涼粉是山東青島、遼寧大連地區(qū)特色美食之一,也是當?shù)靥禺a。“目前山東大概有四五家有證的海涼粉生產企業(yè),今年春天我去大連調查過,當時大連沒有一家有證海涼粉生產企業(yè)。 ”劉經理說,大連大型超市里出售的海涼粉大部分產自青島地區(qū),而農貿市場上出售的海涼粉大多產自小作坊。

    劉經理介紹,傳統(tǒng)海涼粉的生產工藝是用石花菜熬制,目前干石花菜每斤價格在40元錢左右,一斤干石花菜大約可以熬制30多斤海涼粉,“我們公司的海涼粉完全是用石花菜熬制的,每斤出廠價1.8元。”劉經理說,許多小作坊都是采用復配的方式加工海涼粉,“從市場上買回現(xiàn)成的粉料,兌水加熱,再冷卻下來。 ”劉經理說,通過復配的方式加工海涼粉成本要低很多,且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

    石花菜

    又名海凍菜、紅絲、鳳尾等,是紅藻的一種。它通體透明,猶如膠凍,口感爽利脆嫩,既可拌涼菜,又能制成涼粉。石花菜生長在水深10米以內的海底巖石上。我國沿海石花菜資源很豐富,北起遼東半島南至臺灣沿岸都有分布。

    說法

    小作坊產海涼粉存4大隱患

    記者發(fā)現(xiàn),“海涼粉”復配增稠劑的主要成分是角叉菜膠、M膠。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這種復配增稠劑1公斤65元,可熬制出300斤海涼粉,算上其他著色劑及水電的費用,每斤成本在0.3元左右。那么小作坊利用這些添加劑生產的海涼粉存在哪些隱患呢?

    記者就此采訪了大連工業(yè)大學食品安全專家農紹莊教授,農教授表示,沒有資質的小作坊生產的海涼粉存在以下幾個隱患:

    隱患一:角叉菜膠作為食品添加劑允許使用,但M膠則屬于不規(guī)范標注,“在食品添加劑范圍內沒有這么標注的,可以說是成分不明,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

    隱患二:小作坊的衛(wèi)生環(huán)境達不到要求,這種情況下食品微生物、致病菌滋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隱患三:焦糖色、果綠作為著色劑不允許用于涼皮、涼粉的生產加工,這是因為國家對著色劑的食用量有嚴格要求,涼粉、涼皮等大量食用的產品很容易導致個人食用量過多,從而存在安全隱患。

    隱患四:沒有任何手續(xù)、脫離監(jiān)管的小作坊,使用的原料必然是市場里最便宜的,人們常說“便宜沒好貨”,那么這些便宜的食品添加劑本身生產加工條件、成分是否存在問題也有待商榷。

    線索征集

    近年來,大連一直堅持品質立市,力爭打造一流的宜居的國際化城市環(huán)境,對于食品安全、環(huán)境整治、安全生產等問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緊抓不懈。營造文明、和諧、優(yōu)美的城市環(huán)境秩序需要全體市民的共同參與,如果您掌握食品黑幕,或遇到破壞市容市貌,影響安全生產等影響城市形象和安全的情況,歡迎積極向本報進行舉報。熱線:82488888,或者發(fā)送到本報官方微信中。本報將聯(lián)合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和查處,同時給予報料者以豐厚的線索獎勵。

    調查

    添加劑兌水合成海涼粉

    日前,記者將暗訪到的情況反映至食藥監(jiān)部門,有關領導對此高度重視。 7月6日下午,大連市食品稽查支隊、甘井子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以及轄區(qū)市場監(jiān)管所的多名執(zhí)法人員,跟隨記者對海涼粉黑加工點進行查處。

    增稠劑是海涼粉主要原料

    在記者帶領下,執(zhí)法人員首先來到拉樹房村,此時,小作坊的煙筒冒著煙。執(zhí)法人員發(fā)現(xiàn)院門沒法推開,原來送貨面包車的車頭抵在院門上。執(zhí)法人員側身從縫隙進入院內,記者也一同進入。記者看到民房被分出幾個房間,有的用來做飯、有的用來加工海涼粉、有的用來休息。

    記者走進“生產車間”,房間內比較臟亂,屋內建有一個巨大的水泥罐,下面爐灶內的木柴呼呼地燒著。記者看到,水泥罐上面覆蓋著一塊滿是污漬的塑料布,掀開后,罐內滿是墨綠色的液體,還在冒著蒸汽。此外,屋內還擺放著多個塑料桶,記者注意到其中一個小桶內裝有一些黑色的溶液。

    記者看到,在屋內走廊以及“車間”內的紙箱內,裝有成袋的“海涼粉”復配增稠劑,在其他房間內,執(zhí)法人員又找到了焦糖色和果綠。據了解,袋裝的復配增稠劑是生產海涼粉的主要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水,再用焦糖色和果綠上色,經過熬制冷卻后就成了海涼粉。

    經調查,這家加工點沒有任何手續(xù),屬于黑加工點,執(zhí)法人員依法予以取締。

    黑作坊內一男子跳墻離開

    隨后,記者帶領執(zhí)法人員來到位于付家溝的加工點,此時作坊大門依然緊閉,透過門縫,記者看到里面有人在搬東西,但是敲門根本就得不到回應。等待開門期間,記者注意到,一名中年男子從側面圍墻翻了出去,男子手里還拎著兩個黑乎乎的塑料盒,隨后男子向山里快步走去。男子走遠后,站在樹叢中向作坊張望,一名執(zhí)法人員駕車追了過去,但男子快步向山上跑去。

    執(zhí)法人員最終打開大門進了院,一名女子迎了出來,女子開口就對執(zhí)法人員說:

    “我們生產的東西什么也沒加。 ”“有沒有手續(xù)? ”“沒有。 ”“沒有手續(xù)可以加工嗎? ”“不可以,但我們生產的食品什么也沒有加。 ”

    成品海涼粉用手按都按不動

    記者看到,這家作坊既生產海涼粉,也生產綠豆涼粉,同時還加工血塊。其中一個房間的案板上擺滿了綠豆涼粉的半成品,案板下面放有很多成品,已用塑料袋分裝好。

    旁邊的房間內,有一口大鍋,爐灶內點著火,掀開鍋蓋,看到鍋里正在熬著血塊,翻開的水面上漂著一層褐色的血泡……旁邊的水缸內,裝滿了加工好的血塊,正在用涼水浸泡冷卻。

    另外一個房間的地上,擺了很多成盒的海涼粉,正在冷卻,記者找出一盒成品海涼粉,發(fā)現(xiàn)筋道得過了頭,用手按都按不動。在“車間”的一個紙箱內,記者看到數(shù)十個用過的復配增稠劑空袋子,以及著色用的焦糖色等。

    執(zhí)法人員同樣對這家作坊予以取締。此外,對于記者掌握的其他海涼粉加工點,執(zhí)法人員表示近期將予以查處。

    建議

    建小作坊集中加工區(qū)實行統(tǒng)一管理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被查處的兩個加工點都是在當?shù)刈獾姆孔?,目前很多食品生產經營小作坊大多選擇城鄉(xiāng)接合部,城鄉(xiāng)接合部為何成為黑加工點滋生的溫床?

    據了解,城鄉(xiāng)接合部租賃場所大、租金低廉,水電價格也便宜。在城區(qū)難以藏身的食品小作坊,瞅準了這些“優(yōu)勢”,在此處大肆生產。據了解,在城鄉(xiāng)接合部設一個無證的食品加工點,只需花百余元租套民房,生產設備、原料極其廉價,若被取締,全部貨值僅有幾千元。且日產日銷,造假者損失不大,換個地方照樣干。

    同時,城鄉(xiāng)接合部的居住環(huán)境復雜,人員防范意識弱,再加上小作坊主常常“打一槍換個地方”,行蹤不定,線索難尋,在沒有形成良好的民眾監(jiān)督氛圍條件下,很難及時被監(jiān)管部門發(fā)現(xiàn)。

    去年5月份,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要求各地食藥監(jiān)部門,對生產食品加工小作坊全面登記,監(jiān)管機構要延伸到鄉(xiāng)鎮(zhèn)、街道,要設立食品藥品的監(jiān)管所,對所有生產食品的加工小作坊進行全面的登記和管理,從而保障農村和城鄉(xiāng)接合部食品質量的安全。

    年初以來,甘井子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加大食品生產經營小作坊監(jiān)管工作,截至目前,甘井子區(qū)共排查出食品生產經營小作坊766家,登記341家。

    據了解,甘井子區(qū)小作坊多且分散,主要分布在農村、城郊接合部和人口聚集的區(qū)域,同時具有很強的流動性、隱蔽性、季節(jié)性以及夜間生產等特點,給執(zhí)法部門的監(jiān)管帶來了一定難度。工作人員介紹,甘井子區(qū)小作坊普遍存在規(guī)模小、工藝落后、衛(wèi)生狀況差、經營者法律意識淡薄、從業(yè)者素質較差等問題,因此對小作坊提出過高要求很難達到。而大多數(shù)小作坊不具備辦證條件,他們收入不穩(wěn)定、設備投入小,也不愿意投入資金改善生產條件。

    走訪中,有工作人員建議,建設小作坊集中加工區(qū) (或者按品種建設),實行統(tǒng)一建設、統(tǒng)一管理、集中生產、分散銷售的運作模式,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小作坊生產環(huán)境;并在全省范圍內統(tǒng)一標準,要求小作坊限制銷售區(qū)域,這樣才能防止發(fā)生對于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企業(yè)不公平競爭現(xiàn)象。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