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食品店貨架上目前超過70%的食物含有轉基因或生物技術成分,而且主要來自谷類、大豆和油菜子油之中,科學家們也對開發(fā)下一代的高營養(yǎng)及具備藥用價值的作物寄予厚望,但轉基因食品面臨著技術上尤其是消費者心理障礙方面的重大挑戰(zhàn),迄今僅有的屈指可數(shù)的一些成果也很難走向市場。
反對者們稱它們?yōu)?ldquo;科學怪食”,認為這種人造的非常規(guī)食物應該從食品店中清除出去。而支持者則認為:它們才是人類種種問題的解決之途。
地方上禁止轉基因食品
美國大多數(shù)消費者不知道,目前食品店貨架上超過70%的食物有基因改造或生物技術的成分。它們幾乎到處都在———面粉、谷物、黃油、油、沙拉醬、餡餅、薯條、餅干、油炸食物以及糖衣中。這些成分主要來自3種作物———谷類、大豆和油菜子油,改進基因的目的是:抵抗除草劑噴霧以及抵御蟲害。
各生物技術公司和公共部門實驗室正在致力于下一代產品的研究,包括低過敏物質、有助于心臟健康、富含維生素、營養(yǎng)豐富的甚至是具有多種藥用價值的農作物。但這撥產品面臨著種種重大的挑戰(zhàn)。
一方面,轉基因食品在技術上很艱難的,并且花費驚人。將一種新的轉基因產品推廣到市場平均大約需要1億美元,耗費10年的時間。
另一方面,此類食品還面臨著消費者的阻礙。最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小城鎮(zhèn)表決宣布,考慮到轉基因食品沒有經過充分檢測,他們對GMO(轉基因)食品實行禁入制。阿克塔鎮(zhèn)、圣克魯斯鎮(zhèn)、泊因特·阿里納鎮(zhèn)以及馬林縣、蒙多塞諾縣以及齊尼提縣已經禁止了GMO食品。
加州大學伯利克分校教授派吉·里莫克斯花了6年的時間,研制出一種小麥過敏患者可以安全食用的小麥。但當她將這種小麥帶給生產商看時,“基本上沒有人感興趣,因為他們是如此懼怕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反感。”
相關研究十分艱難
數(shù)個世紀以來,在傳統(tǒng)的種植中,農民和科學家們已經對莊稼開始了基因改造。比如將一種作物中能抵御蟲害或者生長迅速的個體植株雜交,繁殖出更多抵御蟲害或生長迅速的后代來。
不過轉基因技術與傳統(tǒng)培育所不同的是,它令科學家們(而不是農民)更快地獲得成果,從一種作物上取得基因植入另一種完全不同的作物的基因組中。
美國目前大約有60%的玉米經改造后含有一種叫BT的基因,BT含有一種可以殺死某些害蟲的基因,包括破壞性極強的歐洲玉米螟。當BT基因被植入玉米的基因組中后,玉米植株內就可以自行復制這種殺蟲的BT細菌———農作物自己體內產生了殺蟲劑。
某些細菌具有獨特的滲透細胞的能力,它們常被用于攜帶新的基因進入植物。
另外一種創(chuàng)造轉基因作物的辦法是使用一種被稱為“基因槍”的工具,子彈是鎢或者金做的,外面包裹著基因物質。子彈以極快的速度射入植物的細胞內,以讓該基因能被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組中。第三種方法是,將電流射入植物使得細胞的可滲透性暫時加強,這樣新的基因就可以進入了。
但紐約州揚克斯消費者權益組織的科學家邁克爾·漢森認為,所有這些方法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失誤可能性,也就是說轉基因和傳統(tǒng)的繁殖方法一樣,是一個耗費時間的,成敗均有可能的過程。他說:“你們并不知道基因物質被植到了什么位置”。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目前在食品中只采用了防蟲害和抗除草劑的轉基因植物。這些“第一代”生物技術作物的轉基因過程相對容易。
半數(shù)消費者表示反對
不少民意測驗顯示,“轉基因成分”在“消費者最想避免的食物成分”中一直排在墊底的位置,位于脂肪、鹽和糖的后面,但這很可能是因為大多數(shù)消費者認為自己從沒吃過轉基因食物。 #p#分頁標題#e#
與此同時,根據(jù)皮尤食物和生物技術行動組織調查顯示,約一半的美國消費者聲稱自己反對GMO食品。
批評者們對基因改良作物的擔心集中在環(huán)境問題上。他們認為新改良的物種可能排擠掉本地的物種,或者這種能抗除草劑的改良作物一不小心會轉變成無法控制的“超級野草”。健康問題同樣在爭論的范圍之內。一些科學家和食品安全提倡者認為轉基因食物可能會引起新的過敏癥,損害免疫系統(tǒng),或者導致抗生素抗性。
也曾出現(xiàn)過安全問題
到目前為止,關于轉基因食品有害說的證據(jù)仍然很少,但確實出現(xiàn)過一些實際事例。
20世紀90年代,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的科學家們警告說,基因工程可能引起新的過敏癥,因為在作物中引入新的基因,甚至是在植物基因組新的位置插入一個基因,都可以使其制造出新的或是多于正常數(shù)量的蛋白質。(過敏反應包括瘙癢和休克,經常在免疫系統(tǒng)遇到外源性的蛋白時發(fā)生。)
而在有些情況下,實際上就是產生了新過敏原,盡管這種基因融合的最終產物還沒有被推向市場。一個被廣泛引用的例子是,1996年科學家們將巴西堅果的基因插入到大豆中,希望豆子能更有營養(yǎng)。結果發(fā)明的大豆引起了堅果過敏癥,巴西堅果—大豆項目只好急剎車。
2000年,一種叫“明星互聯(lián)”的基因改良玉米———因為含有一種未能被排除為過敏原的蛋白質而為人類禁食———悄悄地進入到食品供應中。
幾經輾轉,這些未經批準的玉米最終出現(xiàn)在卡夫食品公司所制造的玉米卷之中。在聽說此事之后,很多消費者報告說他們產生了過敏反應。但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試圖找出消費者的癥狀與食用“明星互聯(lián)”之間的聯(lián)系時,他們并沒有任何發(fā)現(xiàn)。
孟山都公司的斯塔克說,研究者們現(xiàn)在對于在食品供應中引進過敏原的可能性非常警惕。在確認一種基因具備某種有益特性時,科學家們最先做的就是,確認這個基因不帶來過敏原。“即便它只有某種潛在可能性,也不行。它就不能被轉入作物中去。”
食品風險仍無定論
美國公共利益科學中心的杰夫說,轉基因食品可能是安全的,其中另一個原因在于我們的食用方式。美國所消費的大多數(shù)轉基因食品在食用前是經過加工的,比如出現(xiàn)在高果糖玉米糖漿和植物油之中,也不是以完整的轉基因食品的形式出現(xiàn)。加工過程破壞了很多可能會引發(fā)一些健康風險的蛋白質以及其它轉基因技術產物。
各項動物實驗的證據(jù)也支持轉基因作物會以無法預料的方式影響免疫系統(tǒng),但這方面的研究還很少(并且只限于四足動物的范圍。)
2005年,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當一株豌豆轉入一種豆類的抗蟲基因時,會引發(fā)老鼠的免疫反應。老鼠食用、吸入或者被注射了含有轉基因豌豆的食物后,它們身體各處都會腫脹發(fā)炎。
另外一種對于轉基因食品的擔心大體上還只是屬于理論上的:它們是有毒的。
很多植物比如馬鈴薯、西紅柿和芹菜,自身制造有毒的化學物質來驅趕害蟲。這些毒素如果過量的話會對人類有害的。批評者認為,至少在理論上,轉基因技術的不精確性會產生突變,從而令植物產生無法預料的高水平毒素。但傳統(tǒng)的種植也可能產生相同的結果:有時候,芹菜被選擇來雜交以提高補骨脂素含量,從而使植株免于生病,這種芹菜可能會引發(fā)農民和食品店店員的皮疹。
有人還擔心,基因改造可能會加劇抗生素抗性。為了確保一種有益基因(比如說制造
BT毒素的基因)被植入目標作物如玉米的基因中,科學家們有時也會同時植入一種抗抗生素的基因———以輕松地中止植株的排斥反應。不過,在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推動下,目前抗抗生素基因的使用已慢慢停止。 #p#分頁標題#e#
呼吁政府加強監(jiān)管
里莫克斯說轉基因作物經過了很多代的測試,以確保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孟山都公司公共事物主任邁克爾·多尼也表示,轉基因作物已在全球范圍內種植和被食用了十多年,并沒有出現(xiàn)事故。他說:“在一種作物商業(yè)化之前,會有非常非常全面的審查。”
但對于很多反對者來說,那個審查的過程還不夠全面,尤其對于那些指出GMO作物將帶來環(huán)境問題的人來說。農作物傳播花粉和種子是很容易的,通過風、蜜蜂和鳥類。這意味著轉基因作物有可能異花授粉,從而擠壓了野生物種的生存空間。
法國科學家今年公布了對孟山都公司一系列轉基因玉米的安全數(shù)據(jù)的再分析結果。孟山都公司認為這些玉米是安全的,但當法國科學家們檢視數(shù)據(jù)時,他們發(fā)現(xiàn)了實驗鼠體重的減少、肝臟中毒和血脂水平的升高。
此類矛盾使得消費權益人士們開始呼吁政府在轉基因食品在市場之前進行檢測。公共利益科學中心的杰夫說:“公眾需要一個獨立的評判機構。”
與此同時,一些組織提出,要在食品貼上標簽,這樣消費者就可以選擇是否食用生物技術食品———無論因為考慮健康、環(huán)境或者兩者都有。
杰夫說:“目前沒有一個美國人,會在早上起來時說‘伙計,我等不及要出去買一些轉基因食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