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北京4月1日電(劉文婷) 外地游客來北京旅游并購買當?shù)靥禺a(chǎn),最終大多都會以拎著幾箱“稻香村”糕點的畫面滿載而歸。3月31日下午,北京稻香村針對媒體報道消費者因混淆近似商標造成錯買產(chǎn)品的事件在京緊急召開媒體溝通會,稱將起訴蘇州稻香村使用近似商標,維護老字號品牌權益。
北京稻香村副總經(jīng)理尹博在會上說,截至目前,北京稻香村除在前門、北京站、王府井百貨大樓以及首都機場T3航站樓各設有一個經(jīng)銷專柜外,如南鑼鼓巷、天安門、王府井步行街上等大多旅游景點渠道所售產(chǎn)品均為“盜版”北京稻香村糕點。
“因蘇州稻香村廣泛使用與北京稻香村商標極度近似的扇形‘稻香村’、無邊框‘稻香村’標識及‘稻香村’牌匾,導致消費者在購買北京稻香村產(chǎn)品時頻發(fā)‘錯買’后投訴的事件。”北京稻香村常務副總池向東表示,為了維護老字號品牌權益,近年來北京稻香村在產(chǎn)品包裝和終端門頭設計中,特別增加了“三禾”商標和“北京”字樣,來提高北京稻香村的辨識度,并且就侵權問題將蘇州稻香村訴諸法律。
此前,北京稻香村早已就商標近似問題向商標局、商評委提出商標爭議,并最終進入法律程序。2013年商評委做出裁定,2014年,北京市一中院、北京市高院及最高人民法院又先后做出判決和裁定,認定:蘇州稻香村申請的扇形“稻香村”商標與北京稻香村手寫體“稻香村”商標構成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不予核準注冊。
然而判決生效兩年后,北京稻香村發(fā)現(xiàn)蘇州稻香村不僅未停止使用扇形“稻香村”商標,而且又使用了與北京稻香村手寫體“稻香村”商標更為近似的無邊框“稻香村”字體商標,但該商標早在2015年就已被商標局裁定不予核準注冊。
從2015年9月開始,北京稻香村再次就蘇州稻香村商標侵權行為分別向北京知識產(chǎn)權法院、北京市東城區(qū)人民法院、北京市豐臺區(qū)人民法院及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其停止侵犯商標專用權和針對北京稻香村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期間,蘇州稻香村對案件提起了管轄權異議申請,法院均裁定駁回其申請。目前案件仍在審理中。
據(jù)池向東介紹,北京稻香村作為一家已經(jīng)在北京走過120余年的老字號食品品牌,如今已發(fā)展成為生產(chǎn)中國式傳統(tǒng)食品六大類、500多個品種,年產(chǎn)量6萬噸,有遍布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等十多個?。ㄊ校┳灾螀^(qū)的270余家連鎖店以及600余個經(jīng)銷專柜,年銷售額達50多億元。
據(jù)了解,“稻香村”商標亂象由來已久。在北京市場上存在兩家合法“稻香村”,一家是北京“稻香村”,一家則是蘇州“稻香村”。除了老顧客以外,很少消費者能輕易分辨兩家稻香村的商標以及產(chǎn)品的區(qū)別。
據(jù)北京稻香村副總經(jīng)理尹博了解,蘇州稻香村真正開始“攻占”北京市場是在2006年,其最早主體為蘇州稻香村食品工業(yè)有限公司,并于2004年成立。“如今,蘇稻在商品外包裝上淡化了‘蘇州’字樣,而且使用跟我們字號非常類似的‘稻香村’商標,這明顯是故意侵權。”
針對消費者究竟如何選擇正宗的北京稻香村產(chǎn)品,尹博表示需從兩方面進行甄別:一是北京稻香村產(chǎn)品包裝統(tǒng)一增加了“三禾”和“北京”的組合商標;二是在北京的所有正牌稻香村連鎖店門口都會懸掛并強調是由胡厥文落款的“稻香村”三個字的牌匾。他也呼吁消費者增強對品牌商標的鑒別能力,明明白白消費,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