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是一種繼承,一種自信,一種認同,承載著一種責任,延續(xù)著一種情懷,彰顯著一種精神。中壩醬油第四屆中國醬文化節(jié)于2019年3月23日在李白故里——四川江油盛大開幕。綿陽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凌開業(yè)給中國醬文化博覽園“四川省工業(yè)旅游示范基地”授牌、江油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敏發(fā)表熱情洋溢的講話,中國調味品協(xié)會秘書長白燕代表主辦單位致辭并宣布第四屆中國醬文化節(jié)開幕。
▲清香園醬文化博覽園獲評“四川省工業(yè)旅游示范基地”
▲中國調味品協(xié)會秘書長白燕致辭并宣布第四屆中國醬文化節(jié)開幕
第四屆中國醬文化節(jié)活動格外隆重,本屆盛會由中國調味品協(xié)會主辦,在綿陽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江油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四川清香園調味品股份有限公司、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具體承辦。今年恰逢中壩醬油創(chuàng)立191周年慶典,除了3月23日在江油中國醬文化博覽園設置主會場活動,還在綿陽鐵牛廣場特別設置分會場,綿陽節(jié)日延長一天,到24號才結束。出席本屆中國醬文化節(jié)的主要領導和嘉賓有:中國調味品協(xié)會秘書長白燕、中國調味品協(xié)會副秘書長曹清立、綿陽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凌開業(yè)、江油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敏、江油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夏遠航、四川東辰集團總經理趙賢政等。全國各地的新聞媒體代表,也應邀出席本次盛會。
從2016年起的每年3月,清香園中國醬文化博覽園都會舉辦中國醬文化節(jié),到今年已經成功舉辦四屆。作為四川地區(qū)知名的主題文化活動,每年中國醬文化節(jié)都會吸引數萬名游客前來鑒賞清香園早春第一壇中壩醬油“開壇儀式”,體驗“打醬油”的文化傳統(tǒng),參與別開生面而又豐富多彩的“醬•醋”文化活動,此外在本屆醬文化節(jié)上,展出了10家具有綿陽地方特色的非遺項目。
悠悠“開壇儀式”,傳承近兩百年
隨著一聲激烈、雄壯的號子頭的領唱,開壇儀式在川江號子時而舒緩悠揚,時而緊促高昂,時而雄壯渾厚的腔調中正式開始。
▲開壇儀式
在古樸厚重的古典音樂聲中,在翠屏山道觀(清香園創(chuàng)始人馮道人修道道觀)張玄道長的主持下,中壩口蘑醬油第五代技藝傳承人許秀洪先生、第六代技藝傳承人許平先生依次登場,按傳統(tǒng)禮儀莊重地完成了2019年新春第一壇中壩口蘑醬油開壇祭祀儀式。
▲傳承
▲開壇
隨著中壩醬油第六代技藝傳承人許平先生雄渾的一聲“開壇啰——”缸蓋打開,醬香四溢,開壇儀式進入高潮。留住傳統(tǒng)技藝,就是留住文明的記憶,老一輩技藝人堅守和發(fā)揚著他們作為手藝人的本分與責任感,為了將這些熔鑄了煌煌中華厚重歷史文化的構成分子完整保留。在本屆醬文化節(jié)上,還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傳承儀式,中壩醬油第六代技藝傳承人許平從第五代技藝傳承人許秀洪老師傅手中接過中壩醬油古法釀造的信物——錦盒,內有中壩醬油古法釀造的秘方,錦盒的交接也代表著中壩醬油傳統(tǒng)釀造的重擔交付給下一代的傳承人,至此這個有著近兩百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傳承至第六代。說起古法醬油釀造的秘方,在川菜領域都有這樣一個說話,做正宗的川菜一定要用中壩醬油,已故的中國烹飪大師、川菜泰斗史正良大師更是親筆手書“中壩醬油、川菜味魂”八個大字。食在中國,味在四川,川菜的特點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地道經典的川菜制作,離不開川菜大師精湛的廚藝,而川菜調味品在川菜制作中的地位更是居功至偉。
▲傳承人打的醬油就是不一樣
隨后中壩醬油第六代技藝傳承人許平師傅親自打出第一碗醬油交由第五代傳承人品嘗;第五代技藝傳承人許秀洪先生先后認真品鑒,一句“好,是我當年那個味”、“好醬油,放心的味道”,把清香園“讓健康代代相傳”的經營理念再次完美詮釋。
優(yōu)雅的少婦抱著可愛的小寶寶走上舞臺,中壩口蘑醬油第六代技藝傳承人許平先生口誦富有川西特色的四言八句,以滿滿愛心沾出新春第一壇中壩口蘑醬油,為這個可愛的寶寶開胃,送給他健康美味,送給他清香園人的最美祝福。
兩個清純可愛的童男童女手牽著手,拿著木碗,唱著童謠,蹦蹦跳跳地跑上舞臺,“許爺爺,媽媽叫我來打醬油”,“要得,要得!”。一呼一應之間,把現(xiàn)場游客的思緒拉回了幾十年前的童年記憶之中。
▲手牽手打醬油
免費游覽中國醬文化博覽園,體驗中國醬文化
中國醬文化博覽園開園五年多來,每年吸引數十萬人次各地游客入園參觀,已經成為中國西部傳統(tǒng)醬文化體驗和工業(yè)旅游的一面旗幟。本屆盛會上,中國醬文化博覽園榮獲“四川省工業(yè)旅游示范基地”正式授牌,當天免費開放參觀,游客可以全面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醬文化,體驗幾百年制醬工藝的傳承和歷史。中國醬文化博覽園投資五千余萬元,在2018年初已經獲評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
園中再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醬醋釀造工藝與發(fā)展歷程,傳承與發(fā)揚中國味道文化,揭開中國飲食調味工藝與文化的神秘面紗,讓更多的人去認識中國味道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在一走一停之中,在一壇一罐之間,傳統(tǒng)制醬工藝仿佛從數千年之前躍然眼前,在深刻了解與認識到傳統(tǒng)制醬工藝的同時,會讓人油然而生出一種別樣的感動和與之相擁的沖動。
▲傳承中國醬文化
千人同吃醬油拌飯 萬人回歸傳統(tǒng)打醬油
組委會在上午和下午分別安排了一場千人同吃醬油拌飯的饕餮“盛宴”,清香園數十名員工現(xiàn)場蒸飯、現(xiàn)場盛飯、現(xiàn)場倒入上好醬油,數千名游客踴躍參與,游客們享用美味的同時還可以免費打一瓶中壩手工醬油高高興興地帶回家。
▲千人同吃醬油拌飯
現(xiàn)今,全中國堅持傳統(tǒng)手工生產醬油的醬園沒多少家了,勤勞的中國人又怎會讓流傳幾千年的文化就此沒落呢?在本屆醬文化節(jié)上主辦方特別安排了具有傳統(tǒng)味道的打醬油活動,復古的醬缸、古樸的醬油提子、讓游客親手打上一回手工醬油,打醬油的趣味,讓不少人流連忘返。據了解作為綿陽市教育局的社會實踐活動基地,每年中國醬文化博覽園都會接待不少的學子,從孩子這一輩開始樹立傳承的意識,讓富有中國文化的四川味道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綿陽鐵牛廣場萬人打醬油
此外主辦方還優(yōu)惠供應有中壩特級散裝醬油,打醬油的隊伍一路蔓延近百米,上千居民排隊打醬油。家住武都鎮(zhèn)的李老爺子這樣說道“每年我都要來打幾桶中壩醬油回去,今天我們一家人五口集體出動從武都趕過來的,中壩醬油我從小時候就開始吃,家里人也就認這個味道,打完醬油還能帶大孫子去參與游園活動,這個活動很好~希望繼續(xù)這么辦下去。”
文化活動,非遺展示,精彩不斷
游客們參加中國醬文化節(jié),除了好吃好耍,看明星演出,與達人互動合影,還有許多文化活動,很是精彩。本屆醬文化節(jié)上,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作為承辦方之一,特地組織綿陽境內的非遺傳承人來到活動現(xiàn)場為大家展示非遺文化,到處充斥著傳承的氛圍,羌繡、羌族水墨漆藝、羌族草編、梓潼年畫、白馬花腰帶、漢陶修復技藝等在第四屆醬文化節(jié)上大放異彩。
自從一大批藝術墻成為ins上最熱門的拍照圣地,網紅們便有了靠墻站的愛好,現(xiàn)在終于明白了,我們與時尚大片的距離也只是差這一堵墻而已。第四屆中國醬文化節(jié)上組委會設計有創(chuàng)意拍照區(qū),在拍照區(qū)拍照,集贊滿38個,可獲得中壩醬油一瓶,此外游客在抖音上參與挑戰(zhàn)#我在江油打醬油#、#我在綿陽打醬油#活動,點贊數最多的前16名,可獲得由主辦方提供的現(xiàn)金大獎及精美禮物。
在“傳家寶”醬油灌裝現(xiàn)場,有不少往屆的幸運顧客拿著首屆中國醬文化節(jié)定制的1828傳家寶定制醬油瓶,免費罐裝早春開壇的手工特制中壩口蘑醬油,這是清香園以瓶為信,代代相傳,永不失效的憑證。
與此同時各個游戲區(qū)活動也是如火如荼展開。除了套圈這種流傳已久的小游戲外,更有喝醋比賽, 趣味“搶”醬油比賽,篩黃豆比賽,醬油吹畫DIY,吼醬油比賽,品綿陽、江油美食等活動吸引了各個不同層次的游客踴躍參與。
▲趣味保齡球,大叔你踩線了!
▲篩黃豆也要傳承
▲果然有一“套”
明星助陣,精彩紛呈,高潮迭起
活動期間,組委會邀請到中國最出名的美國籍四川人有“四川辣王“之稱的江喃、江油籍巴蜀笑星田菜農田長青、口技達人李謙等為大家?guī)砹司实墓?jié)目。風趣幽默四川話說的忒溜的江喃及善于評書散打的田菜農,擁有各種聲線,善于模仿各種人和動物聲音的李謙陪游客們度過了一個嗨翻天的周末。
▲這個老外不怕辣
攝影:鄧濤、杜思慧、馬福遠、馮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