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食品問題被“夸大”是誰的錯

   2011-05-07 中國食品網中食網10610

    針對頻發(fā)的食品安全事件,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皮革奶等食品問題被媒體夸大,食品安全事件所占比例很小。(《新京報》5月6日)

    雖然張勇主任強調他的這番表態(tài)絕非掩蓋矛盾粉飾太平,并坦承中國食品安全水平與中央要求、民眾期待尚存差距,但誰都能從他的話語中聽出對媒體的埋怨,好像現在公眾談"食"色變全是媒體惹的禍。

    張勇主任為何要對媒體如此不滿呢?他舉例說,媒體報道食品安全事件一些是客觀反映存在問題,還有的則是夸大其辭或沒有事實依據,當這些報道短時間內集中出現,就會產生放大效應,群眾看了以后往往都會信以為真。

    表面上看,張勇主任對媒體的指責并沒有錯,有些產品根本就沒有問題,或只是極個別現象,譬如圣元奶粉、牛肉膏、皮革奶等,媒體卻見風便是雨,不分青紅皂白就舉著大喇叭高喊"毒食品"來了,這不是故意添亂又是什么?可我們要反問食品安全監(jiān)管者的是,如果監(jiān)管部門總能搶在媒體記者之前發(fā)現問題食品,總能在第一時對問題食品進行查處并將真相公布于眾,那媒體還有機會"胡言亂語"嗎?現在,明明問題食品就在眼前,或稍稍探訪就能發(fā)現,可監(jiān)管部門卻懶得"沉"下去進行明查暗訪,甚至視而不見,媒體為什么就不能"捷足先登",將之曝光于眾,并進行合理的分析和猜測呢?且不說搶新聞吸引讀者是媒體的一種本能,就是從對消費者負責這個角度來看,媒體也完全應該將記者采訪到的情況加以綜合后即時予以發(fā)布。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我們堅決反對假新聞,媒體在報道食品安全問題時,當然不能胡編亂造,夸大其辭,但媒體畢竟不是擁有技術支撐的質監(jiān)、檢驗部門,面對問題食品,媒體從業(yè)人員只能根據自己的調查和判斷對相關食品進行懷疑,要求監(jiān)管部門進行查處,提醒消費者注意安全,這是職責所在。從這個角度來看,事實上并不存在問題食品被夸大這一現象,即便有個別媒體在個別食品問題上措辭失當,那也是一種善意的失誤。因此,如果硬要說媒體曝光食品問題是一種"夸大"的話,那錯就錯在監(jiān)管部門對問題食品的反應太慢,錯就錯在監(jiān)管部門公布真相的姍姍來遲,錯就錯在監(jiān)管部門因自己的長期不作為喪失了最寶貴的公信度,即使公布的就是科學結論,可喊破了喉嚨,公眾也只是半信半疑。

    看來,食品安全監(jiān)管者還是別將現在的窘況遷怒于媒體,以此來推卸責任;否則,換來不僅不是理解和同情,而是公眾的更加不滿。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