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面對食品安全亂局:呼喚中國的阿庫姆

   2011-12-29 6120
核心提示:  實際上,在有生之中我們已經處于死亡?! ∫淮未问称钒踩录屛乙淮未蔚叵肫鹨粋€叫阿庫姆的人?! 【驮?9世紀20年代,

  實際上,"在有生之中我們已經處于死亡。"

  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讓我一次次地想起一個叫阿庫姆的人。

  就在19世紀20年代,這個德裔的化學家寫了一篇引起軒然大波的文章《論摻假》。在某一天的晚上,這位化學家忍無可忍,憂愁地寫道:"在有生之中我們已經處于死亡。"

  是什么能夠讓阿庫姆如此傷心絕望,乃至于用"處于死亡"這樣的字眼來形容自己和人們正遭遇的處境?他說,幾乎所有現代化工業(yè)城市中出售的食品或飲品都不如看上去那樣美味,其制作方法也和我們想像的不同,而且食物是可以殺人的。

  殺人!多么可怕的事情。然而,在阿庫姆看來,這的確是一個事實!他氣憤萬分地寫道:

  "我們吃的泡菜是用銅染色的;我們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兌的;我們吃的酸奶是在壞了的牛奶里摻入米粉或木薯粉制成的;我們吃的糖果是將糖、淀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銅和鉛染色的;我們吃的番茄醬是用蒸餾酒醋后剩下的糟粕加上綠色的核桃外殼煮出的湯汁以及各種香料、辣椒粉、甘椒和普通的鹽--或是賣不掉的藍蘑菇混合而成的;我們吃的芥末是芥菜、小麥粉、辣椒粉、海鹽、姜黃和豌豆粉混合在一起調成的;還有讓我們喝下去就覺得精神振奮、精力充沛的檸檬酸,檸檬汽水和潘趣酒,它們通常是使廉價的酒石酸臨時勾兌出來的。"

  阿庫姆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當時摻假食品以及飲品的罪惡交易和陰謀詭計。乃至于讀者恍然大悟,一片驚呼:"上帝?。∵@些無恥的摻假行為何時才能結束?難道我們的餐桌上就沒有一樣純正的、無毒無害的東西嗎?"

  阿庫姆的文字之所以讓人們激動,一方面在于他揭露了一個事實,即在歷史的某時某刻,摻假已經形成一種生產規(guī)模,成為一個嚴重而普遍的問題。這位化學家曾援引1773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的話說,"我們的祖先雖然吃的不如我們精細,但當時的食品摻假也不像現在這樣猖狂;我猜他們也制定了許多法律來約束自己,正如我們一樣。"

  在阿庫姆看來,食品摻假行為之所以猖狂到極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當時的英國正是世界上工業(yè)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加之當時的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利益層層保護,各大城市并沒有就食品摻假一世進行整頓,結果摻假影響到了每一個人的生活。

  同時,在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背景下,人人的渴望以及永不滿足的貪欲,弄臟了人們的靈魂。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人人造假的同時,人人又在自食其果,循環(huán)往復,沒有一個好報。所以,在這樣的社會里,不要相信所謂的企業(yè)家或政府部門的道德和良心。

  正是阿庫姆的揭露之舉,人們才開始看到自己正在受到著無數的食品商騙子的欺騙,隨之也看到了"咽下欺騙的苦果"的確是"相當嚴重的玩笑"。于是,在19世紀,"暗藏的危險"成了當時食品安全運動的戰(zhàn)斗口號,人們開始用實際行動捍衛(wèi)自身的健康與安全!

  于是,一場科學欺詐與科學檢測之間的戰(zhàn)役,隨著阿庫姆《論摻假》的出版發(fā)行,拉開了序幕。

  但事情遠非我們想象的那般容易。因為,幾乎所有的食品企業(yè),一旦安全事故出現,都會聲稱是在產業(yè)鏈的某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就好像政府部門常常將"臨時工"掛在嘴邊一樣。

  這是企業(yè)或相關部門的一種巧妙轉嫁風險的"陰謀"嗎?初始的時候,無辜的人們還確信是這樣的,但一次次的"掩耳盜鈴"之后,人們驚呼"上當了!"

  是的。如果阿庫姆還活著的話,他一定會直言不諱地告訴我們:別相信他們的鬼話!一種食品或飲品從生產到銷售的過程中會有許多人經手,卻沒有一個人能對這種商品的質量負責到底,世界上似乎沒有比這更可怕的事情了。阿庫姆說,在毫無人情味可言的龐大產業(yè)鏈中做生意,摻假或造假會越來越猖獗?!睹牢镀墼p》一書中這樣說:"如果在農村做生意,摻假就是在冒險。比如說,你是一個在農村里賣牛奶的人,你和客戶之間關系鏈很短。你認識客戶,客戶也認識你,客戶就是你的街坊鄰居。如果你給牛奶兌水,你就是在玩火,因為很快村里的所有人就都知道你作假的事情了,你會被大家排斥。不過,假如1820年時你在倫敦這種大都市賣牛奶,你的客戶永遠不固定,就容易玩點兒鬼花活。那些不容易腐爛的商品,比如茶葉、糖果、香料等就更容易作假了。由于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鏈很長,因此很難找出究竟是誰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做了骯臟交易。"

  所以,所謂的大產業(yè)鏈,是不是值得提倡呢?這的確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幸運的是,互聯(lián)網時代,一切正變得透明化,任何企業(yè)想隱藏自己的污點正變得不可能,在自媒體時代下,摻假或犯錯誤的公司,將會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同時呢?食品行業(yè),一固求大的思維定勢是否需要革新呢?

  幾十年之后,英國政府最終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反食品摻假的法律法規(guī),并課以重罪。而相應的是,我們的鄰國--日本,某一家威名遠揚的牛奶品牌,因為一次嚴重的中毒事件,而也最終遭遇到了最嚴厲的懲罰:倒閉!

  反觀中國,食品安全任重而道遠,不由得不讓筆者始終想起一位叫阿庫姆的化學家,曾在19世紀20年代所做過的一系列的反食品摻假的舉動而震驚全國。但,中國的阿庫姆,又究竟在哪里?與此同時,中國政府相關部門的作為又在哪里?(作者為資深財經作家與評論人,大食品網總編輯,著有多部財經著作。)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