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央社”報道,臺當局“國健局”調(diào)查顯示,民眾在過去一周有4天以上攝取鹽分較高食品的比率已從2007年的7.5%降到去年的6.1%,但只有2成民眾會在購買包裝食品前注意營養(yǎng)標示上的鈉含量。
醬菜、豆腐乳、咸魚、臘肉等,都是屬于高鹽分的食品,根據(jù)2007、2008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jiān)測系統(tǒng)”電話調(diào)查結(jié)果,民眾在過去一周內(nèi)有4天以上食用醬菜、豆腐乳、咸魚、臘肉、洋芋片、泡面等含鹽分較高食品的比率,從前年7.5%下降到去年6.1%,其中又以男性改善較為明顯,從9.8%降到6.9%。顯示民眾對于含鹽分較高食品攝取已多有注意。
“國健局”表示,控制鹽(鈉)攝取量是預(yù)防高血壓的重要工作之一,建議民眾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也就是食鹽6克。如果民眾在購買食品時,能注意包裝上鈉含量的標示,就能知道鈉的攝取量,進而斟酌是否要購買。
不過,前述調(diào)查顯示,只有2成民眾會在購買包裝食品前,經(jīng)常注意包裝標示的鈉含量。而相較一般民眾,高血壓患者在過去一周未吃含鹽分較高食品比率,及檢視包裝食品鈉標示比率,都較一般民眾高,顯示高血壓患者較一般民眾注意鹽(鈉)含量攝取,但仍有3成高血壓患者過去一周內(nèi),至少有1天以上吃含鹽分較高的食品,而且高達7成不太注意包裝上鈉含量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