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wǎng)

回收料加工超薄塑料袋 9年間屢禁不止的“限塑令”

   2017-08-22 魯中網(wǎng)2400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調查中記者卻發(fā)現(xiàn),目前,塑料購物袋的使用情況與“限塑令”出臺的初衷相差甚遠。在大型超市,塑料購物袋被當作商品出售,在其他零售市場,違規(guī)的超薄塑料袋更是無序泛濫。

  9年前的6月1日,不僅是兒童節(jié),更是“限塑令”實施的日子。

 

  這份“限塑令”明確規(guī)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如今,9年過去了。

 

  調查中記者卻發(fā)現(xiàn),目前,塑料購物袋的使用情況與“限塑令”出臺的初衷相差甚遠。在大型超市,塑料購物袋被當作商品出售,在其他零售市場,違規(guī)的超薄塑料袋更是無序泛濫。

 

  “限塑令”為何令行不止?落實“限塑令”又究竟難在哪?

 

  》改行經歷 9年前被迫中止的投資

 

  屈指一算,整整9年過去了。

 

  9年前,也就是2008年,家住臨淄區(qū)鳳凰鎮(zhèn)的張樹誠在這年開春之后便開始著手籌備一件“大事”,他準備開一家塑料袋加工廠。

 

  “當時,大部分投資款是從銀行貸款的,一共貸了30多萬,剩余的是自己的存款和向親戚朋友借的。”

 

  6月7日,張樹誠告訴記者,當年,類似這種家庭式的小型工廠在他們當?shù)厥制毡?,但從事塑料袋生產加工的企業(yè)卻并不多。

 

  雖然9年間再也沒與這個行業(yè)有過任何交集,張樹誠卻依然清晰地記著許多與之相關的知識。

 

  “在開工之前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咱只用全新的塑料米,絕不用二次料、舊料和回收料。”

 

  張樹誠口中的塑料米,是生產加工塑料袋的主要原材料,而所謂的全新塑料米指的則是食品級的PE聚乙烯塑料顆粒。

 

  然而,讓張樹誠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自己的塑料袋廠剛開工不久,一紙“限塑令”卻攔住了他創(chuàng)業(yè)的腳步。

 

  2008年6月1日,《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正式實施,在這份被稱為“限塑令”的通知中還有一項重要規(guī)定——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

 

  這項規(guī)定徹底澆滅了張樹誠繼續(xù)經營塑料袋廠的“幻想”,因為對像他這種投入資金少、技術含量低的小微企業(yè),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是主要產品。

 

  而更大的范圍內,“限塑令”對整個塑料制品行業(yè)形成的沖擊更為強烈。

 

  根據(jù)早前已有的報道顯示,以山東為例,在“限塑令”實施后的3年間,山東各類塑料生產企業(yè)從1000多家驟減至100余家,不少行業(yè)龍頭企業(yè)的塑料購物袋產量也出現(xiàn)了大幅減產。

 

  在低價轉賣了所有設備后,張樹誠轉行做起了熟食加工生意,除了美味的菜肴,平日里與其打交道最多的仍是盛裝熟食的塑料購物袋。

 

  在張樹誠看來,9年前在全國范圍內貫徹環(huán)保理念規(guī)模最大、程度最深的“限塑”行動,在實施過程中并沒有達到預期。

 

  “因為許多商家仍在使用塑料購物袋,而與此前不同的是,如今需要花幾毛錢買。”張樹誠說。


  》記者調查 小商家違規(guī)使用超薄塑料袋

 

  6月8日至9日,記者對淄博中心城區(qū)的大小超市及零售市場進行走訪后發(fā)現(xiàn),目前,塑料購物袋的使用情況與“限塑令”出臺的初衷相差甚遠。

 

  6月8日晚,在位于柳泉路與共青團路路口附近的一處大型超市內,消費者在結賬時可以選擇購買的塑料購物袋被分為大、中、小號共3個尺寸,價格分別為0.3元、0.2元、0.1元。

 

  記者在一處排隊結賬人數(shù)較多的通道前駐足觀察,在約20名消費者中有9人選擇購買了塑料購物袋,選擇的尺寸多為大號和中號。

 

  其中,選擇購買了大號塑料購物袋的市民謝先生告訴記者,其之所以不習慣使用環(huán)保購物袋,主要是因為他來超市購物的時間在很多時候是隨機的。

 

  “總是隨身帶著個環(huán)保購物袋終歸是不方便,花幾毛錢買個塑料袋用完之后還可以裝垃圾,也不浪費。”

 

  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對于塑料購物袋的需求,許多年輕消費者都持有與謝先生一樣的觀點,為圖方便,大家并不吝嗇于多花幾角錢。

 

  在位于金晶大道與美食街路口附近的另一處大型超市內,懸掛于結賬通道附近的環(huán)保購物袋很少有人問津。

 

  超市內一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與“限塑令”實施初期相比,環(huán)保購物袋眼下已很少有市民購買,積壓現(xiàn)象十分嚴重。

 

  “最初的時候賣10塊錢一個(環(huán)保購物袋)都很好賣,現(xiàn)在賣5塊錢一個也賣不動。”上述銷售人員說。

 

  6月9日,記者又就此走訪了多處果蔬和海鮮銷售市場,在這里,塑料購物袋的使用情況更加令人擔憂,不少商家所使用的多為被明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袋。

 

  在淄博從事塑料購物袋批發(fā)生意多年的趙勇向記者透露,目前,市面上違規(guī)銷售的超薄塑料袋多數(shù)是用回收料加工而成,回收料中可能包含醫(yī)療垃圾和其他廢棄物,一些不利于人體健康的物質很可能會因此污染到所盛裝的食品。

 

  “由回收料生產的超薄塑料袋如遇高溫,塑料中的有害物質容易析出,這在行業(yè)中早已不是秘密。”據(jù)趙勇介紹,目前,農貿市場和個體經營的小型超市是使用違規(guī)超薄塑料袋的“重災區(qū)”。

 

  據(jù)趙勇介紹,在國家頒布了“限塑令”后,除進而出臺的《食品包裝規(guī)范》和《塑料購物袋國標》外,并未對監(jiān)管和處罰細則做出更多的完善,對個體經營小型超市、農貿市場攤位、超市生鮮連卷袋等如何監(jiān)管均未作出規(guī)定,上述監(jiān)管中的空白使不法商家有機可乘。

 

  》延伸閱讀 從政令變?yōu)榱晳T有多難

 

  如趙勇所說,調查中記者發(fā)現(xiàn),目前,在終端零售市場,塑料購物袋的使用大致包括以下三種情況:首先是商場、超市等統(tǒng)一收銀場所,符合規(guī)定的塑料袋大多已實行付費制,控制了消費者對塑料袋的使用量;其次是在農貿市場,超薄塑料袋隨處可見,由于多為攤位租賃制,無法建立塑料袋的購銷臺賬,很難對攤位經營者進行管理;最后是生鮮、熟食分裝市場,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生鮮食品等產品的食品包裝袋可以免費提供。

 

  同時,調查中記者還發(fā)現(xiàn),以許多商場超市為例,自從“限塑令”實施后,連卷塑料袋的使用率呈直線上升趨勢,不少消費者將其當作購物袋在使用。

 

  6月10日,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產業(yè)經濟學副教授左月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jù)已有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09年以來,我國塑料購物袋消費量持續(xù)保持在80萬噸以下,其中超市等零售場所保持在30萬噸以下,在良好的環(huán)境效應之外,“限塑令”也產生了較為良好的社會效應。

 

  左月華介紹說,“限塑令”實施后塑料購物袋依然泛濫的原因有很多,從主觀上講,塑料制品符合人們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習慣,與之相關的替代品沒有及時跟上,公眾對環(huán)境污染的后果認識不足,加上相關部門查處不嚴、執(zhí)法缺位、輿論引導不夠,都導致了塑料購物袋令行不止的現(xiàn)狀。“通過收費限制使用塑料購物袋,有一個因素必須考慮,那就是需求價格彈性,彈性大,確實有可能大幅度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但彈性小,則只能為消費者增加負擔,卻無法減少塑料袋使用量。”

 

  左月華指出,除此之外,“限塑令”之所以在執(zhí)行中有困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配套措施的缺席,例如塑料購物袋與環(huán)保購物袋的價格差距太大,這讓消費者從心理上很難接受后者。

 

  “塑料制品作為零售市場的一種剛需,短時間內杜絕的確存在很大難度,只能通過減量化,依靠循環(huán)利用、政府技術支持和政策引導才能進行有效抑制。”

 

  左月華表示,“限塑令”的生效有賴于公民自律,而公民的自律又有賴于政府的引導和善意的政策,只有如此,“限塑令”才不會淪為一紙空文。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