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營口市拉長海蜇產業(yè)鏈

   2018-11-20 中國漁業(yè)報8550
核心提示:  海蜇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當你品嘗時可能想不到,全國海蜇貿易總量的80%以上竟來自于遼寧省營口市。近年,營口市利用海蜇養(yǎng)
  海蜇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當你品嘗時可能想不到,全國海蜇貿易總量的80%以上竟來自于遼寧省營口市。近年,營口市利用海蜇養(yǎng)殖、加工的良好基礎和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海蜇加工業(yè),營口海蜇已獲批“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和“中國馳名商標”。
 
  為做大做強營口海蜇產業(yè),前不久,“2018中國·營口海蜇節(jié)”在營口市舉辦,這也是國內首個以海蜇為主題的大型活動。從海蜇漁場到海蜇加工廠,再到海蜇市場、海蜇牧場,今天更用“海蜇節(jié)”打造全球“海蜇磁場”,營口市的海蜇產業(yè)鏈逐漸拉長。
 
  海蜇漁場推廣健康生態(tài)養(yǎng)殖模式
 
  營口市毗鄰的渤海灣自然環(huán)境得天獨厚,適合海蜇生長,主要品種為綿蜇和沙蜇。營口海蜇不僅產量可觀,且以肉質飽滿、營養(yǎng)豐富聞名海內外。用營口工藝制成的海蜇不但品質好,且入味清甜,爽脆可口,迅速被沿海地區(qū)同業(yè)者競相學習。
 
  營口沿海的漁民捕撈、養(yǎng)殖海蜇歷史久遠,每年七八月份海蜇捕撈季,每天海蜇捕撈船至少出海兩次,往返于大海和碼頭進行繁重的作業(yè),也正是這種勇往直前的精神,世世代代滋養(yǎng)著營口人。
 
  近年,營口市積極推廣海蜇健康生態(tài)養(yǎng)殖模式,大力發(fā)展海蜇加工業(yè)。從海蜇漁場捕撈到海蜇加工廠的加工,營口海蜇產業(yè)告別了單純依賴資源,走上培育資源的新路。2017年,全市綿蜇養(yǎng)殖面積達3.4萬畝,產量9220噸,銷售額1.43億元。
 
  海蜇加工廠大部分作業(yè)靠機械化完成
 
  營口市鲅魚圈區(qū)望海寨雖不是旅游景點,但這里卻是原汁原味的海濱漁村。每到海蜇開捕收獲時節(jié),望海漁港都是盛況空前。“海蜇節(jié)”前夕,筆者來到望海漁港,一睹海蜇捕撈季的繁忙景象。據了解,這一帶擁有20余家海蜇加工企業(yè),蓋州市德輝水產品加工廠的鮮蟄加工廠就在其中。
 
  眼下,正是海蜇捕撈收獲季節(jié),隨著漲潮,德輝水產加工廠捕撈海蜇的漁船滿載而歸。岸邊,該公司總經理陳德輝忙著組織人員用吊車將捕撈回來的海蜇吊入海蜇攢存槽。接下來,海蜇從分選臺輸送下來進行切割,成條成塊,再從輸送槽分入各池中進行脫水,最后通過傳送帶進入成品池進行腌制。近7000平方米的廠區(qū)里,只有十幾個工作人員穿梭其間,大部分作業(yè)都靠機械化完成。
 
  陳德輝說,過去海蜇捕撈上來后,或是放在海邊晾曬,或是用車拉到廠里,不僅操作繁瑣,且海蜇在海邊晾曬,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會流失,還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由于海蜇比較脆弱,運輸過程也會造成大量損耗。
 
  現(xiàn)在,海蜇直接上岸就可以進行加工,既保證了營養(yǎng)成分和鮮度,也減少了損耗和污染,省時、省力、又省人工。“以前一天加工200噸鮮蟄需要七八十人到一百人?,F(xiàn)在,有了先進的機器設備,十多個人就可以完成。而且,我們采用新型的加工方式,既能保證腌制均勻,又能保證殺菌到位,這項技術在同行業(yè)中也較為領先。”
 
  在海蜇加工領域摸爬滾打了30年的陳德輝保持著海蜇工匠的淳樸和坦誠。他告訴筆者,這套鮮蟄加工設備是眾多營口市的海蜇加工企業(yè)家共同摸索研究出來的,是營口海蜇工匠共同的智慧結晶。
 
  陳德輝坦言,“海蜇文化”在北方相對較薄弱,另外,北方人食用海蜇的方法也比較單一。“這次舉辦‘海蜇節(jié)’就是讓營口眾多海蜇加工企業(yè)看到營口市委、市政府幫助廣大海蜇企業(yè)‘走出去’的決心。”
 
  海蜇市場半成品原料70%出自營口
 
  在“海蜇節(jié)”營口辰光水產有限公司布設的海蜇加工傳統(tǒng)技藝展區(qū),十多名工作人員展示著傳統(tǒng)的搓海蜇衣加工手法,將海蜇加工的歷史工藝原貌完整地展現(xiàn)出來。該公司董事長陶國豐說:“這種傳統(tǒng)手法都是老一輩傳下來的,也是多年沿海漁民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和手法。讓大家看一看海蜇是怎么加工成我們餐桌上的食物。”
 
  親手在家鄉(xiāng)建立起辰光水產有限公司的陶國豐,同樣在海蜇加工業(yè)堅守了30年。他常說:“大海不僅以慈母般的胸襟養(yǎng)育了水族世界的蕓蕓眾生,還以巨人般的臂膀托起了海面上的百舸爭流,把無盡的空間和資源默默地奉獻給人類。”
 
  陶國豐的女兒、營口辰光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陶思晴是名副其實的“蟄二代”。她說,比起追求財富,她和父親更希望把海蜇加工工藝做大做強。
 
  在營口,像陶國豐和陶思晴一樣從事海蜇加工的人還有很多。目前,全市海蜇加工量占水產品加工總量的94%,加工產品的出口量多年穩(wěn)居全國第一位;營口人經營的海蜇貿易量約占全國海蜇貿易總量的80%以上,全國海蜇加工出口所需的半成品原料70%出自營口,國內海蜇加工企業(yè)80%以上由營口人開辦,全國大部分海蜇品牌產品,實際加工產地也在營口。
 
  “海蜇磁場”營口成為海蜇產業(yè)鏈核心
 
  從上世紀80年代起,營口人從傳統(tǒng)漁民生產逐漸變?yōu)楣窘槿?、村?zhèn)聯(lián)合、國內外企業(yè)聯(lián)合,把營口的海蜇產品銷售到國內外。此次“海蜇節(jié)”,從生產加工到成品,從單一捕撈到產業(yè)鏈核心,營口海蜇盡情向世人展示著魅力和風姿。
 
  “海蜇節(jié)”上的展品涵蓋精品養(yǎng)殖、海洋捕撈、水產外貿、精深加工、休閑漁業(yè)等領域,還推出海蜇捕撈、現(xiàn)場加工、制作、品鑒等體驗旅游項目,以海蜇產品展覽牽動捕撈、養(yǎng)殖、加工、貿易、旅游等產業(yè)聯(lián)動,用對外開放意識引領遼寧“海產業(yè)”升級,打造有輻射力的“產業(yè)磁場”。
 
  營口市市長余功斌說,舉辦營口“海蜇節(jié)”,集中展示海蜇各類產品,就是要提升國際化品牌影響力,開拓海內外貿易市場,把營口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全國乃至世界的海蜇生產、加工、貿易、流通集散地,讓世界海蜇匯聚營口,讓營口海蜇走向世界。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