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雞
雞肉作為市場價較為穩(wěn)定的肉食來源,憑借高適口性和不算低的營養(yǎng)價值排在我國肉類消費量的前三位,每位國人平均一年會吃掉40~50斤雞肉制品,但是依舊和美國人全年吞下120磅雞肉的數據有較大差距。
為了提高產量,各種手段都被應用到養(yǎng)殖中來。通過精制飼料,現(xiàn)在的肉雞從開始飼養(yǎng)到宰殺平均用時7周,這只用了50年前的一半時間。而雞的個頭卻長到5斤左右,是50年前的兩倍大。我們喜歡吃鮮嫩多汁的雞胸肉,口感扎實分量足,于是經過選育手段和基因工程,雞胸肉可以長得更大更堅實。為了滿足我們對白肉的大量需求,一些合法卻非人道的手段也被默許。在美國,十幾個雞舍中擁擠著幾十萬只雞,它們基本上終生不會見到陽光,黑暗讓它們情緒穩(wěn)定、用心貼膘。同時,過快生長令雞的內臟和骨骼難以追上肉質的增長速度,我們手中的雞腿就更顯得肉多骨細。
問題出來了
和十幾年前相比,雞肉的質地、口感和營養(yǎng)成分隨著這種生產方式而發(fā)生著改變。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雞肉的脂肪含量大幅增加。被動剝奪運動精神的雞們,一方面奉上更嫩滑的口感,另一方面也令食用這些高脂肉質的人們攝入更多脂肪。倫敦大都會大學腦化學和人類營養(yǎng)學研究所的相關報告上寫道,與20世紀70年代相比,現(xiàn)在食用雞肉要多儲存50%的熱量。雞們不再像過去那樣,自由漫步,吃植物和種子,而是被集中飼養(yǎng),喂食高熱量飼料,這是雞肉脂肪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目前,超市出售的每100克雞肉中平均含有22.8克脂肪,而1970年這一數字僅為8.6克;結果可以想到,缺少運動令雞肉中蛋白質的含量也降低了30%。
抗生素濫用同樣出現(xiàn)在肉雞養(yǎng)殖中。為了提高群體飼養(yǎng)的抗病能力,雞飼料里混合抗生素已經成為公開的行業(yè)秘密。通過人體合成代謝,這種現(xiàn)象將被放大,獲得良好抗藥性的細菌更加肆意地攻擊人體免疫系統(tǒng),廣譜抗生素有可能會毫無用武之地。即便在運輸過程進行嚴格消毒, 有的雞胸肉的菌落數還是超標。日前,澳洲衛(wèi)生部委托一家調查機構對雞肉安全做了大范圍普查,單單悉尼的超市中,雞肉的大腸桿菌平均菌落數為3600 C.F.U.,散養(yǎng)的柴雞只有133 C.F.U.,而前者還是經過氯消毒和冷鏈保存??磥?,雞們的耐藥能力更加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