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無孔不入的“滴滴涕們”與虛設的食品安全

   2010-11-09 中國食品網中食網11930


    氫化油,也被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黃油”、“植脂末”.目前,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蛋糕和餅干等食品焙烤領域廣泛使用。氫化油產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世界各國已紛紛限制,但中國卻在大規(guī)模、無限制地使用。

    有道是“橘生淮北為枳”,橘如此,人沒準亦然。事實上,中國人與外國人之間不僅有著地理上的距離,除了水土不同,人種有異,在飲食習慣上也同樣大相徑庭,舉例來說,月餅、粽子等中國人喜聞樂見的傳統(tǒng)食品,到了國外卻未必符合人家的食品安全標準,但這并不會改變國人的傳統(tǒng),更不會影響到國人的胃口。既然世界原本是多元化的,不同國家的食品當然也該各有特色,適合于外國人的那套食品安全標準,也就未必適合于中國人的胃口,非要國外食品標準放諸中國而皆準,如此生搬硬套,邯鄲學步,倒是難免弄巧成拙。

    如此看來,盡管對于氫化油,世界各國已紛紛限制,但到了中國食品市場上,氫化油卻不僅不必身背“黑鍋”,反而可以大規(guī)模、毫無限制地使用,似乎也不必覺得意外。事實上,盡管國外有研究表明氫化油產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但國人的體質卻未必就那么脆弱;此外,蔗糖吃多了也同樣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照此邏輯,豈不是蔗糖也得被列為食品黑名單不成。更何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既然中國人從各類國產食品中攝入了那么多的“氫化油”,也并未吃出人命來,對于“氫化油”危險性的擔心,的確可能是老外們太過敏感,小題大做了。

    誠然,有道是“不干不凈吃了沒病”,假如在吃上太過精細較真,的確可能錯過很多大飽口福的機會。不過,外國人吃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的氫化油,吃到中國人的肚子是不是就會變得老老實實,顯然需要打上個問號。既然如此,世界各國都紛紛限用的氫化油,到了中國卻多出了“植物奶油”、“天然奶油”的美名,不知就里的國人聽了,還以為是吃到了難得的“健康”、“綠色”食品,食品安全標準及知識普及上的差異,顯然不能全用外國人少見多怪,中國人百毒不侵來解釋。

    基于上述視點,被科學界視為又一個“滴滴涕”的氫化油,卻可以堂而皇之的在國內食品工業(yè)中無孔不入大行其道,這背后固然有食品生產廠家節(jié)省成本,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因素在,但也更多暴露出食品安全標準的漏洞與監(jiān)管部門的失位。在這方面,中國人其實已經吃過了太多的苦頭,從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到面粉增白劑,當食品安全標準的大門屢屢失守甚至自擺烏龍時,莫非國人的食品安全,真的只能祈禱自己的胃早日煉就“百毒不侵”的神功不成?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