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wǎng)

開展食堂食品安全自查不如讓領導輪流下食堂

   2011-10-24 中國食品網(wǎng)中食網(wǎng)3300

    今年秋季開學以來,河北、江西、湖南、貴州、山西等地相繼發(fā)生6起學校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病流行事件。2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管局和教育部聯(lián)合發(fā)布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全面開展食堂食品安全自查嚴、要求迅速開展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整治,防食物中毒事件發(fā)生。其中特別提到,要加強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保衛(wèi)的檢查,嚴防發(fā)生投毒事件。(10月23日《京華時報》)

    《通知》要求的自查,是由各地食品藥品監(jiān)管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部署,并非是由相應食堂自查;接連發(fā)生食物中毒事件后,筆者相信各地會足夠重視、認真檢查。但由此能產(chǎn)生多大的效果、多長的有效期,就有必要懷疑,畢竟食品安全問題非同小可,尤其事關對象是學生,更不能馬虎。

    雖說是緊急通知,但各地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也要有個準備過程,由于現(xiàn)在信息傳播速度快,各個食堂也能很快"收到"通知,他們當然不會坐以待斃,為了確保檢查通過,此時很可能也在緊張準備。這樣一來,檢查組到達相關食堂時,看到的,估計就是一個衛(wèi)生、合格的食堂。檢查的意義已喪失,并且還造成一定程度人力和物力的浪費。

    要知道,出現(xiàn)這種局面是極有可能的,且不論此次要求檢查是"光明正大"的通知,就是在以往的一些暗訪、突擊檢查的行動中,有的對象也能提前做好準備,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類似事件并不少見。利益使然,檢查與被檢查可說是一場永遠的拉鋸戰(zhàn),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

    這種君子式的檢查,效果恐難盡如人意,也顯得被動,更談不上長效機制。而食品安全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其重點更是在于主動預防,要防患于未然,在食物中毒等事情發(fā)生之前,就必須把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如此方才可行。

    因此,要想保證食堂食品安全,讓學生們吃上衛(wèi)生、安全的飯菜,就必須做更多的工作。如經(jīng)常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抽查,時不時的給食堂管理人員敲敲警鐘。

    另外,更重要的是,要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我們知道,不要說一般學校的領導,就是教師也是不和學生一起吃飯的,即使都在食堂吃,也很可能分開吃。這就使得大人、學生被區(qū)別對待,不良的食堂往往就把魔爪伸向了弱小的學生們,而如果校領導、教師和學生們吃著一樣的飯菜,食堂自然不敢輕易放肆,飯菜的衛(wèi)生、質量會有保障得多。

    所以,筆者建議,校領導或教師不妨輪流下食堂和學生們一起就餐。每個學校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領導、教師,每月輪流一兩次,應該不成問題,為了學生們的安全、健康,領導們"屈就"一下又何妨?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