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聯合華南師范大學、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發(fā)表了題為“Creating ultra-high linolenic acid camelina by co-expressing AtFAD2sm with synonymous mutations and BnFAD3 in the fae1 mutant”的研究論文,成功開發(fā)出α-亞麻酸(ALA, 18:3)含量最高達69.5%的亞麻薺(Camelina sativa)新種質,創(chuàng)下油料作物ω-3脂肪酸含量的新紀錄!該成果為解決人類膳食中ω-3/ω-6脂肪酸嚴重失衡問題提供了創(chuàng)新性方案。該研究第一作者為農學院博士生李娜,通訊作者為張猛教授。
α-亞麻酸是人體必需的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炎癥和癌癥至關重要。現代植物油工業(yè)為延長保質期,普遍培育高油酸/低亞麻酸品種,導致膳食中ω-6/ω-3比例嚴重失調(典型飲食比例達15:1,遠高于理想值1-4:1)。油料作物種子中亞麻酸合成需要Δ12-去飽和酶(FAD2)和Δ15-去飽和酶(FAD3)相繼催化形成,然而,自該兩種基因功能鑒定30余年來,其在亞麻酸改良上遇到了諸多障礙。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FAD2的轉基因共抑制問題(Du等,2019)。為改善油料作物亞麻酸含量,該團隊提出三重創(chuàng)新策略:1)雙酶協同表達:引入經同義突變優(yōu)化的擬南芥Δ12-去飽和酶基因AtFAD2sm(克服轉基因沉默),疊加甘藍型油菜Δ15-去飽和酶基因BnFAD3;2)時空精準調控:采用種子特異性啟動子(Phaseolin)確保酶在種子發(fā)育期高效表達;3)阻斷競爭通路:利用基因編輯敲除脂肪酸延長酶基因FAE1,阻止油酸(18:1)向超長鏈脂肪酸轉化,使代謝流定向涌向ALA合成(前期研究證實此突變不影響作物生長)。
該研究在全基因同義突變(FAD2sm)可以有效克服FAD2轉基因共抑制的研究基礎上,在擬南芥野生型上聯合表達BnFAD3。在確定可行性后,進而在野生型亞麻薺中聯合表達,將亞麻酸含量從30%提高到50%。進而在擬南芥fae1突變體中阻斷脂肪酸延遲通路后,聯合表達FAD2sm和BnFAD3,可以將亞麻酸含量從20%提高到50%。最后,在基因編輯的亞麻薺fae1突變體中,共表達AtFAD2sm+BnFAD3實現亞麻酸含量68.3%(OE 5-1株系),較野生型(31.1%)提升120%,較單過表達FAD3的對照(50%)提升39.4%。更為重要的是,亞麻酸含量穩(wěn)定遺傳至T4代,含量保持在65.1–69.5%,并且超高亞麻酸的積累沒有影響種子含油量、千粒重和發(fā)芽率等農藝性狀,該材料可以直接應用于生產,并且可以將該方案應用于其油料作物亞麻酸的改良。該成果顯著優(yōu)于此前報道的亞麻薺ALA紀錄(50%,Park et al. 2023)及油菜最高值(53%,Liu et al. 2024)。
這項研究完美詮釋了代謝工程‘開源節(jié)流’策略——通過阻斷競爭途徑釋放碳流,再以智能基因設計強化目標通路,為油料作物精準育種樹立新標桿。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171837和32400256)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111/pbi.7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