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食品安全大家談-中國發(fā)表《中國的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白皮書

   2007-08-27 中國食品網中食網3660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7年8月17日發(fā)表《中國的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白皮書。白皮書指出, 食品質量安全狀況是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中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食品安全,一直把加強食品質量安全擺在重要的位置。多年來,中國立足從源頭抓質量的工作方針,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jiān)管體系和制度,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立法和標準體系建設,對食品實行嚴格的質量安全監(jiān)管,積極推行食品安全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明顯提高。經過努力,中國食品質量總體水平穩(wěn)步提高,食品安全狀況不斷改善,食品生產經營秩序顯著好轉。

    白皮書全文近1萬6千字,由食品生產和質量概況、食品監(jiān)管體制和監(jiān)管工作、進出口食品的監(jiān)管、食品安全法律法規(guī)和技術保障體系、食品安全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等5個部分組成。

    食品伙伴網食品論壇是國內目前最大的食品社區(qū),網友主要是食品行業(yè)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白皮書發(fā)表以后,網友們在食品廣角欄目中針對該白皮書,就自己關心和感興趣的方面進行了熱烈而又深入的討論。
http://bbs.foodmate.net/viewthread.php?tid=135440

    以下是討論中的部分觀點的匯總。

    1.白皮書的意義

    當前,我國的食品安全現狀正遭遇了國外的一些監(jiān)管機構以及媒體的質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政府發(fā)表《中國的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白皮書,具有其不同尋常的意義。

    網友東海釣夫:這是一種危機公關的處理方式。

    網友輕舟:我們能夠發(fā)表白皮書,這說明我們的政府以及監(jiān)管部門意識到了食品安全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事實也證明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現狀正在逐年改善。

    網友石竹:白皮書實際就是一個工具,相當于正式的新聞發(fā)言,為了應對國外某些別有用心的媒體和團體,當然需要說的規(guī)范一些,出于這個目的,出口產品單列也就可以理解。

    2.關于食品安全分環(huán)節(jié)分部門監(jiān)管的問題

    白皮書中指出,2004年國務院發(fā)布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jiān)管工作的決定》,將食品安全監(jiān)管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分別由農業(yè)、質檢、工商、衛(wèi)生等四個部門實施。

    網友東海釣夫:政府的這一做法有利也有弊:食品安全問題分到不同的部門去,表面上看可以互相制約,實際上非常不利于管理,出現問題互相推諉,出現成績就互相爭功,實際上非常不利于行業(yè)的發(fā)展以及人民的生活。實際上,從該決定發(fā)布至今的三年內,在各食品安全監(jiān)管部門之間所出現的一些有事都不管,出事都扯皮,賺錢的事都搶著干的現象,也說明了這一問題。

    網友chn100:在部門分工管理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我們的實際,一定會有比現在更好的監(jiān)管模式的。希望我們的行政制度改革部門確實考慮,以民為本,從實際出發(fā),從長遠發(fā)展出發(fā),將目前的監(jiān)管模式梳理清楚,造福社會、造福百姓、造福子孫后代。

    3.關于小作坊問題

    關于小作坊的銷售范圍,白皮書指出,小作坊生產加工的食品銷售范圍不得超出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域,不準進入商場、超市銷售。

    網友東海釣夫:這一規(guī)定對小作坊的限制,實際上是對不同地域,不同環(huán)境中的人的區(qū)別對待,不利于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

    網友iqkiss:對于小作坊,個人覺得規(guī)范其生產即可,大可沒必要限制。中國10多億人口,大部分人都很少進入超市買東西。限制小作坊進入超市并不能限制小作坊的生存,規(guī)范其生產。治洪在于疏而不在于堵。

    網友jiangzhi3317:小作坊(包括路邊攤,所謂的走鬼,城管管理的對象等),這是民生問題,是許多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因此,保留并適當引導小作坊的發(fā)展,對保障這部分人的生活,維持社會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許多大型的食品企業(yè),也發(fā)生過質量安全問題。小作坊只要引導好做好質量衛(wèi)生與安全生產即可,而不是要他們勒緊褲帶來做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事實上也沒有必要。我們這樣一個發(fā)展中的國家,不可能同美國樣樣比齊。小作坊在政治上、社會上、產品質量上都不是罪魁禍首。如果質量安全管理不搞一刀切,更尊重國情的話的,認同存在即合理的話,實事求是,相信一定有合理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與措施出來,也會得到全社會的認可與執(zhí)行。

    網友東海釣夫:白皮書在不同地方提到的兩個數字,2006年全國食品國家監(jiān)督抽查合格率達到77.9%,2006年食品小作坊的平均抽樣合格率提高到70.4%,這兩個數字相差并不是很大,這也說明質量安全問題與企業(yè)規(guī)模無關。

    網友現實男孩:企業(yè)的大小并不是判斷質量安全問題的標準。而小作坊并不一定就存在質量問題,有一些經營狀況很好的連鎖餐飲企業(yè),比如赫赫有名的蜂蜜大麻花,廣東老婆餅等等,就是從小作坊一點一點做起來的。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引導人們擁有健康的飲食消費觀念,在于給小作坊從業(yè)者提供相對寬松的政策環(huán)境,一方面在經濟政策上有所補助,另一方面在質量安全方面加強監(jiān)督,同時也要引導其真正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意識到食品行業(yè)是個良心行業(yè)(當然,這有相當的難度,需要時間)。小作坊在疏不在堵,畢竟,它方便了許多人,也養(yǎng)活了許多人。只要政府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人們又有正確的態(tài)度,這應該是一個可以解決的問題。

    4.出口產品和內銷產品的質量差別問題

    網友紫砂壺:一直以來,存在著這樣的事實,即中國正規(guī)出口的產品大部分都達到國際標準,但在國內銷售的產品卻不然。如果國內的產品也能按照與出口產品同樣的標準進行檢驗和管理,國內食品安全便不會引起如此的恐慌。出口的產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made in China”,可以起到宣傳中國的作用;但在國內銷售的產品,同樣也是“made in China”,但其品質卻難以象出口產品那樣得到保證。

    網友harry.huang:中國的出口產品的品質一直在提高,其原因是國際市場的競爭和國外的技術壁壘的推動。而內銷食品缺少有效的監(jiān)管體系,所以質量不容樂觀,特別是在二三級市場,以及涉及人口數量最多的農村和小城鎮(zhèn)市場,監(jiān)管的力量太薄弱。從超市到市場到跑街串巷的小販,從大城市到中等城市到鄉(xiāng)鎮(zhèn)農村,隨著食品銷售者規(guī)模的減少,以及城市化和經濟水平的降低,食品質量一直在下降。在尚未解決溫飽或是剛剛解決溫飽的人群中,不合格食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網友簡單微笑:必須把經濟實力提上去,只有大家的生活水準上去了,再談質量和安全才不會成為空談;消費者都喜歡安全無公害的食品,問題是一旦和價格和成本掛鉤,在國內差不多就成了空談,沒有市場或者市場太小。

    網友Njhncn:食品的質量是需要經濟來支持的。因為其在消費費用中是占一定比例的,因此不能簡單地只從管理上入手,應考慮是否需要兼顧國情。對于貧窮的地方來說“溫飽”是主要的矛盾。所以應該在加強管理,盡量參考外國標準的同時,因各地的實際和國家的實際來調整和制定國內食品的要求和標準。

    網友Jiangzhi3317:目前的食品質量格局是由市場的引導和職能部門的管理現狀所決定的。市場方面,導致出口與內銷產品的質量分化,價格竟爭依然是主要因素。一方面,作為生產者和經營者,要獲得利潤的最大化,千方百計的通過降低品質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消費者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為了節(jié)省開支而不得不選擇品質相對較低的產品。由此也就有了蘇丹紅,瘦肉精,超量的防腐劑,甲醛等事件。而國內的職能部門的制度與措施并不完善,制訂科學合理,而又具體可行的規(guī)范,同時嚴格實施堅決執(zhí)行,才能起到監(jiān)督管理的作用。

    網友石竹:目前的行政監(jiān)管確實不盡人意,就目前的大檢查而言,可以說人心惶惶,但是卻遲遲沒有實質性的行動,也許隨著國外媒體這方面消息的平息,這個行動也就雷聲大雨點小地過去了,白白浪費了正規(guī)企業(yè)的錢財和人力。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