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世界糧食價格大幅上漲 應在提高糧食產量上做文章

   2008-03-27 中國食品網中食網11170

    現實 發(fā)展中國家和低收入人群受糧價上漲影響最大

    編輯:2007年,世界谷物價格大幅上漲,其中小麥上漲了112%,玉米上漲47%,大豆上漲75%。糧價暴漲對人口眾多的發(fā)展中國家,如印度和埃及,特別是非洲國家的居民生活造成了哪些直接影響?

    任彥(人民日報駐印度記者):印度大米的價格如今是一路猛漲,1公斤大米的價格已由原來的20盧比(1美元約合40盧比)漲到現在的40盧比;小麥的供應情況更糟,去年下半年,印度已經開始進口小麥。印度著名經濟學家潘南第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過去一直對6000萬噸的糧食儲備感到沾沾自喜,但現在儲備糧倉快被掏空了,只剩下不到1800萬噸。”

    印度糧食短缺導致食品價格一路飛漲,使部分居民的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據印度《經濟時報》公布的數據:在過去一年里,印度食品價格普遍上漲至少30%。城市里已有很多貧民因食品漲價而揭不開鍋了。

    黃培昭(人民日報駐埃及記者):自去年以來,埃及的生活必需品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尤其是面粉、大餅、肉類、蔬菜等價格上漲的幅度很大,有的價格甚至漲到了以前的兩倍以上。埃及媒體形容物價“像得了神經病一樣瘋漲”。

    整個非洲的形勢更加嚴峻。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稱,目前有數千萬人急需救濟,尤其是非洲南部的馬拉維、津巴布韋、莫桑比克等國已面臨饑荒,那里至少有1200萬人嚴重缺糧。干旱和農業(yè)經營不善原是非洲糧食短缺的主要原因,現在又遭遇全球性的糧食大漲價,這無疑使非洲“雪上加霜”。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的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所長布勞恩認為,從長期看,糧價上漲會導致更多的人營養(yǎng)不良,特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饑餓和營養(yǎng)不良的人口到2020年將會翻上一番。

    國際谷物市場價格走勢(來源: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

    原因 需求強勁使糧價高企短期難以回落

    編輯:這一輪的糧價上漲已經持續(xù)了近兩年。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最新報告稱,2008年全球谷物產量雖大幅增加,但價格預計仍將居高不下。如何預期國際市場糧價的短期和長期走勢?

    楊軍:從2006年以來,世界糧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這主要體現在糧食價格上漲和國際糧食庫存減少兩個方面。從短期來看,糧食價格還會進一步上漲,2008年1月,國際市場小麥價格同比上年已經上漲了83%;但長期來看(10年左右),糧食價格將會趨于平衡,而且可能會有所回落?;厮萁粋€世紀主要農產品(大米、小麥和玉米)價格的變化趨勢會發(fā)現,價格雖有波動,但實際價格在不斷降低。人口增長、發(fā)展中國家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這些因素雖然在客觀上增加了糧食需求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糧價的上漲,但這些因素并不是驅動糧價上漲的新因素,長期以來,這些因素伴隨著世界人口及經濟的增長和發(fā)展一直存在。技術的進步和推廣使糧食產量得到了大幅提高,這才是決定糧食價格的主導因素。隨著新技術的研發(fā)和推廣,糧食價格遠景將趨于穩(wěn)定,并實現一種新的平衡。

    生物燃料是本輪糧價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

    編輯:如果排除人口增長和經濟發(fā)展等長期因素的影響,決定本輪糧價上漲的新的驅動因素有哪些?

    馬小寧(人民日報駐美國記者):美國世界政策研究所所長布朗認為,美國的生物能源政策是導致食品價格上漲的主因,當今世界正面臨一場日益逼近的糧食危機。歷史上歷次糧食危機的罪魁禍首都是氣候異常導致的各種自然災害,這次危機產生的原因則是多重的,包括灌溉水源的匱乏,糧食作物用于燃料生產以及人口增長需求上升等。這些因素結合起來使危機更加復雜化,他預言世界谷物的價格走勢,就像油價由低到高的發(fā)展,正處于上升期的開始。

    楊軍:總體上說,這一輪糧價上漲主要驅動因素有: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生物燃料發(fā)展;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全球氣候變化,糧食主要出口國所遭遇的嚴重自然災害等。這次糧食價格上漲與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相關性很高。國際能源價格上漲,驅動許多國家尋找新的替代能源,這導致2000年以來,全球生物燃料快速發(fā)展。2000年,世界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產量分別僅為180億升和不足10億升,到2006年分別達到了380億升和60億升。這一輪糧價上漲,最重要的驅動因素就是生物能源的發(fā)展。

    任彥:不同國家和地區(qū)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印度國際大學農業(yè)研究專家辛格教授認為,印度由產糧大國變成缺糧國,首要原因是政府“以城市為中心”的經濟政策所致。印度政府最近幾年實施的經濟政策多以城市為中心,沒有照顧到農村的經濟發(fā)展。城市高樓林立,廣大農村依舊破敗不堪。農業(yè)投入嚴重不足,導致農業(yè)生產力日益降低,糧食產量因此逐年遞減。加上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糧食產量嚴重下跌,而人口卻快速增加,造成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嚴重。

    應對 提高農業(yè)生產力確保糧食安全

    編輯:目前,國際上應對糧價上漲采取了哪些措施?發(fā)展中國家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國際糧價上漲對本國糧食安全的影響?   楊軍:為減少谷物價格上漲對國內食品消費的影響,各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進口關稅,增加食品補貼,對基本食品的出口征收關稅等。但從根本上說,發(fā)展中國家還應注重農業(yè)科技和農業(yè)基礎設施投資、科技推廣和耕地保護等,在提高糧食產量上做文章。其次,要保證適度儲備,穩(wěn)定糧食價格,防止突發(fā)事件導致的短期糧食供給不足。另外,對容易受到糧食安全威脅的貧困人群提供一定的幫助。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提供適度的救濟,保護收入較低城市和農村人口的“口糧安全”問題。

    任彥:印度政府已于近日宣布,停止大米出口,以保證國內市場供應,平抑大米價格。

    “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過去很長時間都因為饑荒問題而陷入動蕩不安之中。因此,此次遭遇糧食危機,印度政府和民眾都異常敏感和關切。”印度一位社會學專家對記者說。為了保障糧食安全,印度政府已經開始重視農業(yè)發(fā)展。如剛剛公布的新的財政年度預算,就增加了對農業(yè)的投入比例,并且出臺一系列扶持農業(yè)發(fā)展的相關政策。“進口糧食只能是權宜之計,重視農業(yè),切實提高本國的農業(yè)生產力,這才是治本之道。”

    黃培昭:國際市場糧價高企,促使埃及政府調整農業(yè)政策,開始加大對農業(yè)尤其是糧食生產的投入,對愿意多種糧食的農民予以政策上的傾斜和支持,提高農民的耕種技能,對農民在農產品加工和糧食工業(yè)方面加強培訓。與此同時,政府還降低小麥、玉米、大豆、肉類、魚類和牛奶等戰(zhàn)略性糧食物資的關稅。埃及政府還根據國內市場的需求,制定種植蔬菜和水果的政策,盡量推動糧食進口來源多元化,以避免形成對某些國家的嚴重依賴等。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迪烏夫曾在2007年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那天說,“我們的星球有足夠的糧食為所有人提供充足的食物,但今晚仍有8.54億男人、女人和兒童空著肚子睡覺”。本可以成為食物的糧食去了哪里?

    挑戰(zhàn) 生物燃料影響世界糧價

    編輯:生物能源的興起在多大程度上推動了糧食價格的上漲?它的發(fā)展是否會改變糧價的長期走勢?

    楊軍: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稱,生物燃料的生產近一段時間“吃掉”了近1億噸的谷物,成為谷物市場的重要消費源之一,其中用于生產燃料的玉米約為9500萬噸,占世界玉米消費總量的12%。由于目前生物能源生產主要以糧食為原料,例如,美國用玉米,歐盟用菜籽等,這對于世界糧食的需求和價格產生了顯著影響。2006年,美國生物燃料乙醇的產量為1700萬噸,使用了全國玉米產量的20%左右。研究表明,發(fā)展乙醇導致玉米需求量增加,使2006年美國玉米價格上升了73%。

    目前,已有許多國家相繼制定了較為宏大的中長期生物燃料發(fā)展規(guī)劃:美國計劃到2012年使生物燃料乙醇的產量提高到3000萬噸,2017年達到1.2億噸;巴西計劃到2012年生產燃料乙醇3000萬噸,并計劃到2020年使其占到汽油總消費量的20%;2006年,生物能源占歐盟交通能源使用量的2%,歐盟計劃在2010年將這一比例提高到5.8%,2020年提高到10%。

    生物燃料的發(fā)展已經使得糧食價格與能源價格的變化趨于一致,這將改變世界糧食價格不斷下降的趨勢。生物能源發(fā)展會不會導致農產品價格持續(xù)上漲,學術界目前對此尚無定論。然而,生物能源發(fā)展將顯著提高農產品價格卻是普遍共識??偛吭O在美國華盛頓的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2006年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維持現有糧食產量的前提下,如果美國、巴西、歐盟和印度等國按預定目標生產生物燃料乙醇,到2015年,將導致世界農產品價格上升約30%。鑒于生物能源發(fā)展對世界農產品價格的顯著影響,美國愛荷華大學在2007年的研究報告中預言,“世界廉價農產品的時代將因此而結束!”

    馬小寧:自2005年底石油價格上漲以來,美國在乙醇燃料生產上的投資大幅增加。美國世界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美國用于生產乙醇燃料的農作物比例日益升高,這是導致世界糧食價格扭曲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農業(yè)生產國、出口國和乙醇燃料生產國,必然會在滿足自身需要之后,將大量糧食用于生物燃料生產,減少出口,這必然進一步提升世界糧食的價格。

    爭論 生物能源不一定比石油更環(huán)保

    編輯:作為世界頭號能源消費國和頭號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國內對發(fā)展生物能源持什么態(tài)度?

    馬小寧:據美國能源部預測,到2030年時,美國的能源需求將上升30%。鼓勵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發(fā)展,是美國為確保未來能源需求開出的“藥方”之一。不過,美國人對糧食作物用于乙醇燃料的提煉有兩種迥異的觀點。記者曾看過一期關于乙醇燃料的電視節(jié)目,許多美國人對此贊不絕口,認為它既能增加農民收入,又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有助于實現政府減少對進口石油依賴的目標。另一派則認為,這一觀點矯枉過正,發(fā)展生物燃料本意是為了解決問題,結果卻產生了更嚴重的問題。美國世界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博士就屬于后者。他認為,理論上說,生物燃料燃燒只會釋放出農作物本身在生長過程中積聚的碳,即使把收割、提煉及運輸成本考慮在內,其產生的碳仍然應比石油產品要低。但實際上,考慮到氮肥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的應用,氮肥所釋放出的溫室氣體相當于汽油燃燒所釋放出的0.9到1.7倍。因此,把乙醇燃料當作減少石油依賴的選擇,一點也不科學。

    出路 讓世界糧食市場形勢保持平穩(wěn)

    編輯:如何客觀看待生物能源發(fā)展給全球“吃飯問題”構成的威脅?

    楊軍:生物能源發(fā)展對農業(yè)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生物能源發(fā)展增加了對農產品的需求,使農業(yè)資源變得相對稀缺,農產品的價格普遍上漲,從而為增加農村就業(yè)和農民收入提供新的機遇。美國的很多研究表明,生物能源的發(fā)展減少了農產品剩余,提高了農產品價格,在農村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就業(yè)機會,提高了農民收入。另一方面,糧食需求量提高,會引起全球范圍內農產品和畜產品價格的提高,這使得一些依賴糧食進口的貧窮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

    馬小寧:布朗博士開出的方子之一是提高汽車燃油效率。他認為,即使把美國目前全部的谷物都提煉為乙醇,也只能滿足美國汽車一年所需燃料的16%,而在未來10年內,提高汽車燃油效率的20%所節(jié)約的汽油,就相當于把全美國的谷物轉化成乙醇燃料。布朗還認為,美國應加大對發(fā)展中國家提供農業(yè)技術支持的力度,制定能源政策時應更加科學合理,而不僅僅是為了在政治上取得一時效果而采取的權宜之計。布朗說,如果把世界糧食供應形勢比作一輛車,美國以其在世界糧食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坐在了“司機的位置上”,有責任讓世界糧食之車保持平穩(wěn),而不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對石油的依賴,卻創(chuàng)造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全球糧食恐慌。因此,未來的關鍵還在于,如何在口糧與能源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