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去年11月,美國知名廚師、美食節(jié)目主持人安德魯·齊默恩(Andrew Zimmern)的一段言論引發(fā)爭議。他在宣傳自己在明尼蘇達新開的中餐館時說:“對于中西部那些只能去屎(horseshit)一樣的餐館吃假中餐的人來說,我想我是拯救了他們的靈魂。”
近日,美國華人廚師馬振偉反駁說,“齊默恩批評美國中西部的許多中式餐館料是‘假中餐’的說法是鬼扯淡”,馬振偉說,中國的確有八大菜系,中餐外賣的菜色,雖不屬于傳統(tǒng)菜系,但卻是18世紀(jì)到美國修建鐵路的華工,在食材有限的艱困環(huán)境下,因地制宜發(fā)展出的料理。
“能引起共鳴,美食何來真假之分?”
經(jīng)營外賣店多年的馬振偉,對于多數(shù)老外客人就愛“芙蓉蛋、芥蘭牛”的口味,尤其感受深刻,他說,“華廚”已有30年歷史,不乏橫跨三代的顧客,“他們吃的是一種懷念,是一種記憶”,馬振偉說,能引起內(nèi)心共鳴的才是真正美食,“又何來真假之分?”
費城瓊?cè)A酒家,46年來菜品變化并不大。合伙人羅沛益說,很難記清第一張菜單上的內(nèi)容,但開店后菜單上第一道新增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宗棠雞,“最早我們沒有這道菜,但是問的人太多,就加上了。”“也許美式中餐不正宗,但顧客喜歡,應(yīng)該尊重顧客的選擇。”
46年老店熄燈 老客人坐飛機回來吃
美國烹飪實境秀“廚神當(dāng)?shù)溃∕asterChef)”亞軍王凱杰說,他也吃過左宗棠雞、酸甜排骨等,這些菜按照美式口味,偏甜且醬多。他并不認為這是壞事,意大利餐早期也是用本地食材做成美式口味。“舒適美食(Comfort Food)”更容易被接受,例如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餃子、面條,熟悉的食物,能給人安全感。
一碗“九層塔蛤蠣湯” 王凱杰感動了“地獄廚神”
鼎盛時期每年印超過800萬份菜單,經(jīng)營菜單印刷近30年的陳明偉說,“假中餐”是外來飲食文化植入美國的必然過程,這種現(xiàn)象不僅限于中餐,很多韓餐、日餐、墨西哥餐,也是經(jīng)過“美國化”,并非正宗;“例如一種叫做California roll的壽司,在日本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
在大華盛頓擁有11家中餐館的張鵬亮說,“美式中餐在美國發(fā)展、存活逾百年,發(fā)展到這么多家,你能說他沒價值嗎?”他認為,美式中餐只能算是海外中餐的一個流派,是中餐文化的傳承,有中餐的內(nèi)涵。像左宗棠雞、撈面,美國人一聽就知道是中餐,不會誤認是日餐、韓餐,說明已深入人心,很成功。
張鵬亮守住中餐魂 顛覆傳統(tǒng)8年連開11家店
“你可以不吃,但也不應(yīng)該罵是假中餐。”他說,中國新移民可能不屑于美式中餐,但考慮當(dāng)時的情況,美式中餐養(yǎng)活了多少華人家庭和主流食客?“如果我能改變傳統(tǒng),做出美式中餐的風(fēng)格,我也愿意嘗試,許多時候不都是因為市場嗎?”
他指出,當(dāng)下正是美國中餐急需轉(zhuǎn)型的最艱難時刻,美式中餐經(jīng)過百年才出了Panda Express這樣的成功例子,而正宗中餐在美國發(fā)展也才1、20年,相信再出一個正宗中餐界的“熊貓”肯定不需要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