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不僅僅是一種習慣,更是另一種生活方式。那么素食到底怎么吃才健康呢?以往不少人以面筋、豆制品等為原料制作的仿葷素食,認為是既吃了素又解了“饞”。但是,這些素食里添加了各種防腐劑、添加劑、色素、凝固劑。
由于素食的整體風味偏向清淡,一些愛好者會在每日制作三餐時加入油、糖、鹽、味精等調味品來烹調。例如,調配飲料時放糖,炒蔬菜時加鹽等等。制作素食的過程中要適量加入調味品,高油高糖高鹽的飲食不僅會帶來過多熱量,還容易引發(fā)高血脂、高血壓、肥胖,并誘發(fā)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
而一些素食愛好者很喜歡將蔬菜用來涼拌或制作沙拉,很少會選擇加熱后再食用。許多人認為蔬菜就該生吃才健康、有營養(yǎng)。但并不是所有蔬菜都適合生吃。蔬菜中的很多維生素都需添加油脂后才能更好吸收,而且加熱后細胞壁的完整性會被破壞,吸收效果也會大幅度提高。例如,番茄里抗氧化和預防癌癥的重要健康成分——番茄紅素,就是要在烹調后才能讓人體更好地吸收,因此建議烹調后食用。
另外,素食主義并非只是吃蔬菜水果那么簡單,還應攝入谷類、豆類、薯類等幾大類食物,廣泛挑選富含各類營養(yǎng)素的食物品種。同時,要保證蛋白質的供應,豆腐、毛豆、豌豆等豆類食品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