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所瓜類蔬菜創(chuàng)新團隊在絲瓜耐褐變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21-12-07 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17950
  絲瓜是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qū),春季栽培夏秋供應市場的主要瓜類蔬菜之一,近年來栽培面積呈擴大趨勢,基本實現了周年生產全年供應市場的目標。絲瓜具有重要的食用和經濟價值,其果肉細膩柔軟,具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維生素、蛋白質及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果肉煮食后褐變是影響絲瓜商品價值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絲瓜褐變調控機制有助于深入了解絲瓜褐變的生理機制,為絲瓜的貯藏、加工、品種選育和種質資源利用提供依據。瓜類蔬菜創(chuàng)新團隊長期致力于絲瓜褐變和抗病性研究工作,在引起絲瓜褐變轉錄調控、代謝過程和miRNA調控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相繼在《中國農業(yè)科學》、PeerJ和Scientific Reports(IF4.379)期刊上發(fā)表。具體進展如下:
 
  1、對鮮切絲瓜進行褐變處理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譜-質譜(UPLC-MS)測定了絲瓜的代謝組,分析顯示耐褐變和易褐變材料中共有35種差異代謝物被鑒定為酚酸類代謝物,易褐變絲瓜酚類物質香豆酸差異表達明顯,酚酸類代謝物有松柏醛、紫丁香苷和異綠原酸A等。相關研究結果以“基于代謝組學分析絲瓜果肉褐變過程酚酸類物質變化”為題發(fā)表在“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名錄期刊《中國農業(yè)科學》上。
 
  2、對耐褐變和易褐變的絲瓜材料進行轉錄組測序,測序分析顯示絲瓜褐變能引起大量基因差異性表達、其中LcPPO、POD和WRKY等基因參與了絲瓜褐變調控,說明酶促反應相關基因可能調控絲瓜的褐變抗性。相關研究結果以“Sequencing, assembly, annota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novel insights into browning-resistant Luffa cylindrica”為題發(fā)表在PeerJ(IF2.984)期刊上。
 
  3、MicroRNA (miRNA)在植物生長發(fā)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通過建立RNA庫,鑒定了代表17個非保守miRNA家族和24個保守家族的179個已知miRNA,以及84個潛在的新miRNA,發(fā)現有16個miRNA(8個已知和8個新miRNA)表現出顯著差異表達,被鑒定為褐變相關的miRNA。相關研究結果以“Identification of browning-related microRNAs and their targets reveals complex miRNA-mediated browning regulatory networks in Luffa cylindrica”為題發(fā)表在Scientific Reports(IF4.379)期刊上。
 
  這些研究結果為深入解析絲瓜褐變調控機制提供了研究思路,為選育優(yōu)質耐褐變絲瓜品種奠定了理論基礎。蘇小俊研究員是以上3篇文章的通訊作者。
 
  蔬菜所瓜類蔬菜創(chuàng)新團隊負責人劉曉宏協(xié)同團隊成員,近5年在絲瓜耐褐變和病毒病分子標記等方面發(fā)表4篇SCI和1篇中文卓越刊論文,申請發(fā)明專利7項,制定江蘇省地方標準1項,創(chuàng)制‘蘇絲4號’、‘蘇絲5號’和‘蘇絲6號’絲瓜新品種3個,絲瓜優(yōu)質(耐褐變)抗?。ú《静。C制研究成果獲評院2020年度重要研究進展。
 
  相關論文鏈接如下:
 
  1. https://www.chinaagrisci.com/CN/10.3864/j.issn.0578-1752.2021.22.013
 
  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864209/
 
  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389964/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