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wǎng)

海米的加工技術(shù)

   2005-10-15 中國食品網(wǎng)中食網(wǎng)1103
    山東海米主要以鷹爪蝦為原料加工而成,是海米中的佳品。黃、渤海山東沿岸是我國鷹爪蝦的主要產(chǎn)地,其產(chǎn)品特點是粒大整齊、體表光滑、色澤金黃、體形似鉤,故素有"金鉤"海米之稱。其營養(yǎng)豐富,一般每百克中蛋白質(zhì)含量為47.6克,脂肪含量為0.5克,并含有大量的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風味獨特,是人們喜食的熟干海產(chǎn)品之一。其中尤以榮成龍須島和青島沙子口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為最佳。其加工方法如下:
 ?、俟に嚵鞒蹋涸咸幚怼础糁蟆稍铩摎ぁb→成品。
 ?、诠に囈c:
  選料:選擇質(zhì)量較好的鮮蝦原料,分出一、二、三級品和等外品。一級品:體質(zhì)彈性強,頭尾齊全,色澤鮮艷,個體較大;二級品:體質(zhì)彈性稍差,頭尾齊全,色澤不鮮,個體不均,稍有雜蝦;三級品:體質(zhì)稍軟,頭尾不全者占5%,色暗無異味。
  漂洗:對選用的原料在29℃以下的流水中洗滌,去除蝦體上的污物和泥沙,但切忌猛力攪拌,以防蝦體被攪爛,洗滌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鮮度。
  蒸煮:漂洗后的原料蝦瀝水后即進行蒸煮(水煮或汽蒸)。大多采用水煮法,并在水煮時加適量食鹽。用鹽量隨季節(jié)不同稍有變化,春、冬季一般需加4%~5%的鹽(占原料的比),夏、秋季則用鹽量一般為6%~8%。蒸煮水量與原料的比例為3.5:1或4:1,每煮四鍋原料需要換一次水。蒸煮時間一般為8~10分鐘,隨季節(jié)和供熱量不同所需時間也有差異,但要求必須將原料蝦完全煮熟。
  出曬:將煮熟的原料出鍋后瀝水薄攤草板場或水泥地面上,適時地進行翻動,且要求攤曬要均勻,使原料干度相差不多,曬至蝦體發(fā)硬,蝦頭干透,皮殼易脫落即可。
  脫殼;脫殼前要首先檢查出曬完畢的蝦體是否返潮,若有返潮情況則要于水泥地上再曬3~4小時或更長一段時間,然后再人工脫殼或用海米脫殼機進行脫殼。
  分級、包裝:脫殼后的海米揚凈后過篩分級、稱重、包裝即為成品。
  成品貯藏:分級包裝好的成品要貯藏于通風、干燥的倉庫中,有條件的最好將其貯藏于高溫庫內(nèi)。
  ③海米加工機械。海米的加工機械主要是由煙臺、威海、榮成三市的水產(chǎn)供銷公司聯(lián)合試制的HT-79型海米脫殼機,該機采用風運上料,機械脫殼,滾篩分級和氣流精選;每小時加工干蝦600~750公斤,蝦米破碎率在4%以下,具有工作效率高、出成率高、破碎率低、脫殼干凈、分離效果好等特點。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技術(shù)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shù)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quán)隱私  |  服務(wù)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wù)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