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素食文化:從信仰到動物倫理 素食主義的前世今生

   2013-10-11 光明日報644
核心提示:編者按:素食主義已經從早期的宗教信仰,走向現(xiàn)代出于環(huán)保意識,或為保護動物權利和維護自身健康為訴求。近年來,經調查,已經
      編者按:素食主義已經從早期的宗教信仰,走向現(xiàn)代出于環(huán)保意識,或為保護動物權利和維護自身健康為訴求。近年來,經調查,已經有占素食主義者44%的人走向了出于生態(tài)道德和動物倫理方向的文明反思與理性追求。(鳳凰網華人佛教-素食)

人類的進步,不能以傷害動物為代價,那樣,也會使我們自己走向滅亡。(圖片來源:科學松鼠會) 

記得電影《諾丁山》里休·格蘭特的一個相親對象嗎?作為嚴格意義上的素食主義者,她只吃那些自然成熟和掉落的食物,認為胡蘿卜是“被謀殺的”……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世界各國來華運動員有超過20%是素食主義者,奧運村不得不充分考慮素食運動員的飲食習慣,做了充分的準備。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fā)展和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素食主義蔚然成風。德國素食主義協(xié)會的資料稱,世界69億人口中有2.5%的人口為素食者。這其中有歷史的淵源,有宗教的影響,有世人觀念的轉變,更有健康的需求。

維基百科中對素食主義概念的解釋是,素食主義是一種飲食的文化,實踐這種飲食文化的人被稱為素食主義者,這些人不食用來自動物身上各部分所制成的食物,包括動物油、動物膠。世界各國或不同文化下的素食主義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義者可食用蜂蜜、奶類和蛋類,有些則否。

素食主義的發(fā)展

素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素食理念則最早源自古印度的宗教和哲學傳統(tǒng),而素食者的概念第一次出現(xiàn)于1839年,被人們廣為使用則是在1847年以后。

荷馬史詩中的《奧德賽》是最早提到過吃素的自然人這一概念的。書中講述了當時有一種善良的自然人,他們靠食用根莖果食為生并將此與一種和平的生活方式對應起來。后來的素食理念多與宗教聯(lián)系在一起。宗教信徒吃素是認為肉類食品不干凈,他們從心理上對其排斥。當時的天主教教皇曾嚴禁教徒吃4條腿的動物,只能吃魚和禽類食品,只有在教徒生病時才被允許吃肉食。

自17世紀起,素食主義開始在英國發(fā)展起來,拒絕肉食的宗教團體越來越多。托馬斯·特隆是17世紀最著名的素食主義倡導者,他主張完全棄絕以“動物同伴的肉體”為食。到18世紀,由于經濟、倫理和營養(yǎng)學等方面的原因,素食主義逐漸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一些醫(yī)生開始建議他們的病人食用素食以利于疾病的治療。此時,幾乎所有現(xiàn)代的素食主義論題都已經開始討論,包括農業(yè)資源的浪費等。

素食主義運動正式誕生于1809年英國的曼徹斯特。當時,有一些教會成員一起發(fā)誓禁食酒肉。1847年,這個修行團體脫離了教會并成立了素食者協(xié)會。到19世紀末,素食主義運動風起云涌,各國都成立了各種不同形式的素食者協(xié)會,1908年世界性的國際素食者聯(lián)盟誕生。

進入21世紀后,素食主義者的人數(shù)劇增。根據(jù)美國素食者協(xié)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美國素食者在2%至8%之間,德國素食者為740萬人,占全國人口的8.4%,英國素食者的人口比例也高達到7%,荷蘭和法國分別是4.4%和0.9%,而意大利某些地區(qū)的素食人口比例已經達到了10%至18%。印度是世界上食素人口最多的國家,全國有40%左右的人口即將近4億人食素。由于世界上素食者人數(shù)的增多,1977年在蘇格蘭召開的世界素食者大會將每年的10月1日定為國際素食日。

生命,在本質上與我們并無不同,我們?yōu)榱顺匀鈿⑺浪鼈兊睦碛墒菭繌姸覠o恥的(圖片來源:internet)

素食主義者的分類

素食主義者是對食用素食者的統(tǒng)稱,國際上對素食者界定為四種類型:一,嚴格的素食主義者(Vegetarian),這種人不食用所有由動物制成的食品,包括蛋、奶、奶酪和蜂蜜,除了食物之外,他們甚至也不使用動物制成的商品,例如皮革、皮草和含動物性成份的化妝品;二,奶蛋素食主義者(Ovo-lacto),他們除了不吃肉外,可以吃雞蛋和奶制品;三,奶素主義者(Lacto),他們只食用奶類和其相關產品,如奶酪、奶油或酸奶;四,蛋素主義者(OVO-),這部分人則只能接受雞蛋。

素食者還包括一些另類人:一,食果實主義者,他們僅食用水果和果汁或其他植物果實;二,部分肉食主義。這類人可能基于健康、道德或信仰,不食用某些肉類,如不食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紅肉是最普遍的類型,這些人會食用部分禽類和海鮮。他們被稱為半素食主義; 三,自由的素食主義。這類人主要是以素食為主,偶爾會食用肉類;四,苦行式素食主義。這類人為堅定心中的信念,以苦行的方式進行素食,不僅戒蛋,牛奶,甚至戒大豆,食鹽。

素食者的環(huán)保理念

如果說過去人們食素更多是出于宗教信仰,那么現(xiàn)代人則是出于環(huán)保意識,或為了保護動物的權利和維護自身的健康。他們把素食運動和整個社會所有野蠻的、不尊重生命的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食素的方式喚起公眾意識的覺醒。統(tǒng)計資料表明,食素人中44%出于生態(tài)道德和動物的人格化,22%為健康因素;9%是出于對食物成分的擔心。

有些食素者從可持續(xù)生存的倫理角度出發(fā),認為素食有利于人和人的公平、人與自然的和諧。有人計算過,全球每年死于人類口腹之欲下的飼養(yǎng)哺乳動物有18億,此外還有250億只鳥、雞和其他家禽,以及數(shù)兆條魚。單單在美國,每周就有1.2億農場動物被殺來作為人類的食物。

更多的人從對生態(tài)的減負和環(huán)境減污的角度看待素食,他們認為,素食是每個個體呵護地球母親最易做到的、最力所能及的善舉。由于人類大量食用肉食,造成大面積耗用耕地,土地紛紛被用于放牧或種植飼料,土地需求壓力越來越大;為了吃肉,人類為數(shù)眾多的農場、屠宰場、奶牛場、肉類加工場、制革場等引起的工業(yè)污染,使地下水和地表水受到污染,無法利用。由于制造一公斤肉要消耗掉15公斤糧食,因此每一個吃素者都是在儲存自然資源。他們還認為,牲畜飼養(yǎng)還使全球變暖,因為牲畜飼養(yǎng)產生著三種溫室氣體: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近一個世紀以來,地球溫度已經升高0.3-0.6度,

第三種人認為素食有利于健康、美容和瘦身。很多人認為,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食素有助于健康長壽。為了查證這種說法是否正確,英美等國的科學家進行了幾項大規(guī)模、長時間的跟蹤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與社會平均水平相比,素食者的平均預期壽命確實更高。素食者還伴隨著其他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素食者中抽煙、喝酒的人更少,他們一般飲食比較節(jié)制,甚至更經常鍛煉,心態(tài)也“更為健康”。

殺害它們以取皮食肉,并不僅僅是對生命尊嚴的踐踏,而是在埋葬我們自己的文明良知(圖片來源:internet)

永遠的爭論 殺與不殺的倫理取向

如果將吃素的名人列一個名單,這個名單一定非常長:愛迪生,愛因斯坦,托爾斯泰,泰戈爾,孫中山,戴安娜,邁克爾·杰克遜……美國前總統(tǒng)比爾·克里頓等政治家也曾經或最終選擇了素食。

當然,關于素食的是非也眾說紛紜,素食者說素食可以健康長壽,肉食者說素食導致營養(yǎng)不良。素食主義者把食素上升到哲學與動物倫理的高度,認為殺生食其肉,是不道德和殘忍的,而反對者則認為,人不滅之天滅之,該發(fā)生的、該結束的,就一定會發(fā)生,一定會結束,是人類的意志所不能改變的。隨著地球氣候、環(huán)境的各種問題被放大,部分素食主義者加大了宣傳攻勢。他們提供的種種數(shù)據(jù)稱,素食是“拯救地球”的唯一途徑,呼吁人們徹底對肉類說“NO”,這繼續(xù)引發(fā)著食肉者與食素者的不停論戰(zhàn)。

【作者:柴野,光明日報國際部主任,曾任駐柏林記者,素食主義者?!?/p>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素食
推薦圖文
推薦素食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